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扶贫印记|河北海兴县张常丰村:盐碱地走出脱贫路

2020-12-11 19:08: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张常丰村电商中心主任马玉娟(右)正在以网络直播的形式推销“张常丰”特色农副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大家请看我手里这包挂面,它是纯手工制作,口感筋道,不仅麦香味浓,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张常丰村电商中心主任马玉娟在手机前向网友推销村民齐福田的纯手工挂面,声情并茂。

王金明(左)用果蔬汁和面粉制成各种卡通造型的面花,并贴上“张常丰”的商标销往京津。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卡通造型的面花。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看着自己的挂面被天南地北的网友下单买走,站在一旁的齐福田脸上乐开了花:“我们村的合作社注册了‘张常丰’商标,还搭建了电商平台,这些挂面交给他们销售,我是稳赚!”

紧邻荣乌高速的张常丰村。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航拍下的张常丰村。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张常丰村位于沧州市海兴县苏基镇,全村438户15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这里是盐碱地,有没有收成完全看“老天爷”脸色。盐碱地上的脱贫道路该怎么走?“常丰”是否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2018年国家信访局驻村第一书记张巍婷的到来,让村里百姓有了盼头。

张魏婷在整理张常丰村扶贫档案。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张巍婷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盐碱旱地种植的小麦“大红王”,虽然产量低,但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口感好。她请来省农科院专家化验小麦成分,发现钙、钾等元素及植物蛋白含量比普通小麦都要高。

张魏婷来到村民家中走访。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2020年9月24日,张魏婷(左)和村民一边搓玉米一边拉家常。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这在大城市可是抢手货,把这些卖到城里,还愁村民富不了吗?”张巍婷细心观察,发现了这里更多的“宝贝”:王金明做出的面花造型美观、口感筋道香甜;代淑凤做的辣椒酱亲朋邻里都爱吃;齐福田轧制的旱麦挂面,口感好、营养丰富……

“面条哥”齐福田在晾晒挂面中严把质量关,这也让他做出的挂面远近闻名。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2020年9月24日,“面条哥”齐福田在院中晾晒挂面。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顺着这条线,张巍婷理出了村里的致富思路,她和扶贫工作组一起,开发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推出以石磨面粉、面花、面条“三面旗”和牛肉酱、辣椒酱、黑豆酱、芝麻酱“四缸酱”为主的一系列盐碱旱地特色农产品,注册了“张常丰”牌商标,还一鼓作气成立了村电商中心,开通抖音号,入驻淘宝网等平台,搭上了互联网营销快车。

张魏婷(右)和“辣椒姐”代淑凤一起制作辣椒酱。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张常丰村昔日的垃圾场如今成了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张常丰”农副产品走上央视舞台。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张常丰村村民在村民活动中心纳鞋底获取相应收入。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如今,张常丰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5000多元增长到7000多元。除了“面花王”王金明、“辣椒姐”代淑凤、“面条哥”齐福田、“黑麦大王”刘树海等10余位带头人,很多村民依靠“张常丰”品牌效应,将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现在,村里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多年的张常丰村终于盼来了“常丰”。(河北日报记者张昊 通讯员苑立伟、殷实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