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河北省农科院谷子所:把谷子做成了脱贫产业

2020-12-14 09:55: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在一般人眼里,谷子属于杂粮,成不了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针对河北省山区谷子生产存在的优质品种缺乏、种植繁琐、产业效益低的问题,开展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科技服务以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推动了河北省谷子绿色轻简化生产进程,搭建了品种、技术、种业、加工企业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先后培育了国家地标产品4个,打造了河北谷子特色优势产区2个,把小谷子做成了丘陵山区脱贫产业。

图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李顺国研究团队,在武安市召开谷子现场观摩培训会。(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摄

河北省山区旱地资源丰富,适宜进行耐寒耐瘠薄的无公害、绿色谷子生产,但前些年缺乏适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为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副所长李顺国及其团队积极开展适宜山区丘陵旱地种植的优质品种筛选、配套技术集成以及示范推广工作,先后筛选培育出了适宜山区种植的小香米、冀谷19、冀乡1号、汇华金米等优质谷子新品种,集成了配套栽培技术,依据山区特点建立了包括“良种繁育+配套技术+示范样板+推广网络+产业化开发”在内的一体化新型谷子新品种推广模式,在太行山区筛选建立了20万亩的标准化、规模化的无公害优质谷子生产基地,平均亩增产谷子50公斤以上、亩增收150元以上,使山区旱薄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武安市常年谷子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是全国谷子主产县之一,也是河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同时武安市地处太行山腹地,四季分明、土壤有机质丰富,环境条件适合优质谷子生产,是太行山优质谷子产业带的核心区域。2004年以前,武安市谷子生产品种杂乱,品质优劣不齐,单产不足200公斤/亩,产后加工基本是空白。

图为李顺国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摄

针对上述问题,李顺国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扎根山区谷子生产,通过传承、创新,从谷子品种筛选、示范,配套栽培技术集成方面进行了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与武安市农牧局合作,积极扶持企业、合作社,探索建立企业+农户+科研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实施了省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河北省重大创新专项等项目,

经过品种筛选与示范,逐步形成了以优质谷子品种冀谷19、优质简化品种冀谷31为主的品种布局,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市谷子亩产由几年前的200公斤上升到现在的300公斤,示范方谷子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逐步形成“六沟五梁六面坡”的优质谷子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10265亩通过绿色谷子生产基地认证,1274亩通过有机谷子生产基地认证,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武安小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谷子品种全面更新,使武安谷子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针对河北谷子品种结构不合理、农机化水平低、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李顺国团队在抗除草剂谷子及简化栽培基础上,集成了以谷子全程轻简化生产为主线,以“品种布局优化、化学除草间苗、合理施肥增效、膜侧沟播节水、农机农艺结合”为主要内容的轻简化增产增效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创新性的把谷子农机农艺结合生产技术、谷子高效集雨生产技术融为一体,与常规技术相比,亩均增产谷子54.4公斤,节水100立方米以上,节约用工7.5个,节本增效463.4元。谷子轻简化生产技术体系,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加快了产区脱贫攻坚步伐。

与此同时,他们还筛选出适合河北省春播、晚春播、夏播、晚夏播等不同播期的简化栽培谷子品种,优化了简化栽培谷子品种结构;研制、引进和改造了谷子免耕精量播种机、中耕除草施肥机、联合收获机,在化学除草间苗基础上,实现了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

此外,李顺国团队还创新了谷子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绿色高效栽培体系,针对谷子绿色生产,开展了新型绿色保水剂技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技术引进与研发。以优质专用谷子新品种冀谷39、冀谷168、冀谷42、冀谷45为主,先后制定了谷子绿肥种植技术规程、谷子绿色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程,集成了谷子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开展谷子循环经济模式示范。

谷子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促进了河北省山区丘陵谷子产业发展。以武安为例,今年武安市谷子种植面积28.8万亩,平均亩产652斤,总产量约9.39万吨,谷子产值约5亿元,小米特色产业一二三产总产值达到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4%,谷子亩产和效益均创新高。(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