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影像记录】扶贫印记 | 行唐西城仔:红薯叶铺就幸福路

2020-12-14 14:22:59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年7月8日,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村民在采摘红薯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村民们注意啦!今天咱们开始摘红薯叶了,没啥事儿的尽早去啊!”7月8日一早,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不多时,30多位村民就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在地里忙活开了。“红薯叶交给茶厂,10元1公斤,这一早晨就能挣个三五十元呢!”村民赵五云高兴地说。

西城仔村位于行唐县城西北20公里,属于半丘陵干旱地区的库区移民村,因土地贫瘠,村民生活曾经十分贫困。


2020年6月4日拍摄的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4日拍摄的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茶厂是村里最显眼的建筑。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和村民一起采摘红薯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16年石家庄市税务局扶贫工作队来到西城仔村,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思路,开发出了红薯叶茶、酸枣叶茶和蒲公英茶等专利产品。2018年,投资103万元建设的标准化茶厂正式投运,使代用茶成为村里的“新名片”。


2020年6月4日拍摄的茶厂外景。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茶厂二楼装修精致的茶室用于产品展示和来客品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包装精美的代用茶成为紧俏的伴手礼。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摄

“每年谷雨之后采摘制作酸枣叶茶,大暑之前采摘制作红薯叶茶。”今年45岁的刘会敏从一建茶厂就在这里工作,摘、洗、晾、炒,所有的工序她都会做。“一年两季茶叶,加一起也就工作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刘会敏说。


2020年7月8日,村民排队向茶厂交红薯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村民排队向茶厂交红薯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茶厂工人将红薯叶进行精细分拣。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茶厂工人对红薯叶进行精细分拣,较长的叶柄需要去除。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茶厂工作人员将红薯叶倒入清洗机。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茶厂工作人员在近千平方米的晾晒棚翻晾红薯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茶厂工作人员在近千平方米的晾晒棚翻晾红薯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茶厂工作人员在近千平方米的晾晒棚翻晾红薯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正在翻晾红薯叶的何秋霞利用工作间隙向记者讲述着这些年村里的变化。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谈起红薯产业和红薯叶茶,西城仔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苏建辉给记者算起账来。西城仔村现种植红薯100余亩,比之前种玉米每亩增收约1600多元;修建20万斤红薯窖实现错峰销售,每亩再增收约2000元;今年还要开发红薯干产品,延伸红薯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利润空间。

“红薯叶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夜盲症、帮助排毒等功效。红薯叶茶的开发,把百余亩红薯叶变叶为宝。”苏建辉说,2019年村民通过参与采叶、搓茶等劳务增收约12万元。


2020年7月8日,经过培训的村民围在一起搓捻炒制好的红薯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放假在家的大学生刘梦欣(左)也加入制茶的队伍。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经过培训的村民在揉捻车间制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7月8日,搓捻好的红薯叶放进烘干箱烘干,这是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产业有了,村子富了,2018年西城仔村建档立卡的179户511人全部脱贫出列,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7400余元。随着村庄由穷变富,村民精神面貌也变了样。村里开超市的赵新艳对深有此感触:“早些年,一到地里没活儿的时候,我这门前的小广场上全是三五成群打牌聊天的人。现在你瞧瞧,闲人也没了,都忙着挣钱去了。”

红薯叶铺就幸福路,对于西城仔人来说,好日子刚开头,小康路上还有更美好的生活在等着他们。


2020年6月3日,扶贫工作队队员和村党支部书记顾双年(左二)一同商讨修建排水管道和路面硬化事宜。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3日,西城仔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苏建辉(左一)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明永介绍最新的医保政策。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3日晚,驻村工作队队员在加班工作。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3日晚,驻村工作队队员在加班工作。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3日晚,村里的孩子们在太阳能路灯下做游戏。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3日晚,孩子们在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玩耍。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4日早晨,公益岗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明永开始打扫街道。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4日,6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香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4日,赵新艳在自家超市里忙着卖货。她说:“现在超市进货都得进品牌的,质优的,以前的廉价货没人要了。”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2日中午,村西的微工厂里,刘雨涵的妈妈正在给孩子讲数学题。“家门口上班,每天收入四五十元,也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挺好。”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16年6月拍摄的西城仔村旧貌。扶贫工作队提供


2020年6月拍摄的西城仔村新貌。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16年6月拍摄的西城仔村旧貌。扶贫工作队提供


2020年6月拍摄的西城仔村新貌。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16年6月拍摄的西城仔村旧貌。扶贫工作队提供


2020年6月拍摄的西城仔村新貌。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2日拍摄的西城仔村干净整洁的进村路。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2日拍摄的西城仔村。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2020年6月2日拍摄的西城仔村干净整洁的街道和标语牌。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