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十几年行程近2万公里 他为200余困境家庭送去温暖

2020-12-21 11:00:37 来源:燕赵都市报

12月18日,晴,冬日温暖的阳光洒在井陉小山村蜿蜒的小路上,走在路上的杨新付肩上扛着一大包挂面,手里提着一袋米,他要把这些东西给自己资助的贫困学生的家里送去。

杨新付,石家庄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的教官,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十余年来,他坚持利用节假日走访慰问贫困家庭,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行程近2万公里,共为200余户处于困境中的家庭送去温暖。

现场:

米面油送到贫困学生家

攀过一段只容一人通过的陡峭台阶,来到了六年级女孩小程的家。石头房子石头墙,院里院外都扫得干干净净的。小程的父亲程晓东是个憨厚的汉子,略带拘谨地微笑着招呼大家进屋。放下米面油,杨新付热情地跟坐在炕上的小程奶奶聊起了家常。

小程的母亲9年前离开了人世,爷爷奶奶都因病卧床,为了照顾父母和年幼的女儿,小程的父亲程晓东只好留在家里不能出去打工。花费不少却收入微薄,这个家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小程的奶奶难过地说“是自己和老伴拖累了儿子”。

杨新付三年前就开始帮扶他们,作为老熟人,他安慰老太太:“有这么孝顺的儿子,聪明的孙女,还有好心人帮助,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在辛庄村,接过杨新付递过来的同事们的捐款,女孩小茜的奶奶流下了眼泪。小茜的爸爸头部受过伤,至今留有钢板,不能干重活,母亲离家出走杳无音讯,正上五年级的小茜和上三年级的弟弟主要靠70岁的奶奶照顾。杨新付拉着小茜奶奶的手叮嘱老人:“会好起来的,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呀,孩子们还得依靠你呢。”

最令人唏嘘的是上初中的男孩小泽。小泽家住洪河槽村,母亲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还有严重的癫痫,父亲则因为去年的一场车祸受到重创,变得精神不正常。

记者跟着杨新付他们到小泽家的时候,正赶上小泽父亲发病,在屋子里骂人砸东西。小泽母亲悄悄从何另一间屋子跑出来,用不甚清晰的发音告诉大家,她的手被丈夫砸破了。小泽在寄宿学校上学,当天没有见到他,但这个男孩却让人最为揪心。随行的一位老校长说,小泽学习还是很用功的,成绩也还可以。杨新付则接过话茬:“只要这个孩子考上高中,就一定让他上!我可以资助,也可以发动身边做公益的朋友资助。拉他一把,这个坎就过去了。”说这话的时候,杨新付斩钉截铁,没有丝毫迟疑。

回放:

扶贫成为他生活一部分

杨新付是个热心肠,不管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只要见到别人有难处,他总是要尽力帮一把。他说这源于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家里虽然穷,但左邻右舍不管谁家有事,父亲总是愿意伸把手。

在部队的时候,杨新付订过包括燕赵都市报在内的几份报纸,每次看到报纸上有求助的新闻,他总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些捐助出去。有一次,看到报纸上刊登了有个孩子烧伤的新闻,那个家庭的无助和小孩的痛苦让杨新付险些落泪。他和几个战友商量之后,凑了8000多元钱,专程到了武警医院,把钱送到烧伤孩子的家长手中。

退役以后,杨新付不但一直保持着乐于助人的习惯,而且逐渐把这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的大部分周末都在看望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资助贫困学生的路上。

2016年7月,天降暴雨,井陉县多村庄被淹。杨新付得知消息后,立即和家人商量,决定购买部分生活用品,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7月22日,他和好友一起,开着三辆车,直奔井陉受灾严重的天长镇,为受灾群众送去了棉被、棉衣、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为家庭房屋全部被洪水冲倒、受灾最严重的两户村民当场捐款3000元。

2020年春节前夕,杨新付又想到了山区的孤寡老人。他和好朋友开车来到行唐九口子乡西彩庄,为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棉被等年货。一位残疾孤寡老人拉着他的手说:“你比亲儿子还对我们亲呀…”那一刻,在场的人眼睛都湿润了。

这些年,杨新付的足迹遍布河北的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衡水、张家口等六市,行程近2万公里,共为200余户处于困境中的家庭送去温暖。

镜头:

那一次,真对不起我妈

每次去慰问之前,杨新付总是先跟贫困家庭约好,有时出发以后会遇到特殊情况,但杨新付总会克服困难,如期赶到。

2017年1月1日,在得知易县山区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的消息后,杨新付和他的好朋友一行5人,开着2辆私家车,奔赴河北易县紫荆关镇大兴安村为26户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盐等生活必品。

由于前一天下雪,高速公路封闭,他们就决定走307国道。早上6时,能见度仅为20米,杨新付一行人就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出发了。当时天空还飘着小雪花,路上积雪很厚,杨新付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前行,遇到有雾的地段,他就让坐在副驾驶的妻子打开手电,伸出窗外,增加车灯照明亮度。好几次杨新付的车都滑到了路边,吓得他头发直立,妻子吓得说要往回走,他开玩笑地给妻子说“别怕,我遇难了,以后看望山区老人的任务就由你完成了。”

上午10时,杨新付和朋友们终于赶到了保定。随后在爱心人士的带领下,直奔目的地。下午2时许,他们到达了易县紫荆关镇大兴安村,顾不上休息,扛着大米,拎着米面油,对26户孤寡老人一一进行看望。直到下午4时,结束慰问,杨新付和朋友们才开始返程。回到家时,已经夜里11点多了。“路况差,走起来确实危险,可是已经跟人家约好了,而且人家那边没有下雪,不能让人家空等啊。”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杨新付说。

2017年8月,杨新付跟朋友一起去张家口慰问贫困家庭。走到曲阳的时候,杨新付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说88岁的老母亲摔倒了。“当时我正好走到一半路程,想想约好的贫困家庭在等着,我就一咬牙先去了张家口。”杨新付说,慰问结束,回到石家庄已经下午4时。他和爱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河南西华县的老家,到家已经晚上10时了。“那一次,我真是觉得挺对不起我妈的。”说起事,杨新付有点哽咽了。

声音:

要照顾受助人的自尊心

帮助贫困家庭这么多年,杨新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原则。他认为,要根据贫困家庭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同时还要照顾到受助人的自尊心。

常常有朋友把不穿的衣服捐出来,让杨新付带给贫困家庭。每次,杨新付都显得很“挑剔”,他会仔细检查衣服,只有那些八成新、袖口没有磨边的、拉链和按扣都没坏的衣服才能入得了杨新付的眼。有时衣服不错,只有拉链或按扣坏了,杨新付会先修好再送给贫困家庭。

“要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即使家庭贫困也会在意外表,谁也不愿意一件衣服刚穿到身上就发现这坏那坏的。”杨新付说。也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杨新付好几次都让妻子到南三条买了新衣服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带去。

影响:

带动身边的人做公益

做公益十几年,杨新付给贫困家庭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也资助过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总计花费粗略统计约9万多元,但他自己家里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2016年井陉洪灾,杨新付去看望受灾的村民。去之前,他把行程告诉了科里的同事,大家这才知道,杨新付已经做公益多年。“那次我捐了200元,还有别的同事也捐了钱,让老杨带给受灾的村民。过了一段时间,老杨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看到他家的家具,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家的家具竟然还是二十多年前结婚时的那种组合家具。”杨新付的同事郭永娟说,“老杨总是去做公益,没想到他对自己这么抠。”

随着杨新付做公益的事情在单位传开,慢慢地,他也感染了身边的人,经常有同事会拿出钱托杨新付带给山里的贫困家庭,有时也有同事会跟着他到山里走一趟。12月18日,杨新付看望贫困家庭出发之前,他所在的单位石家庄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还专门组织了捐赠活动,书记、校长带头捐款,委托杨新付把大家捐的现金衣物送到贫困村民手中。

“其实,随着这几年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已经提高不少。”杨新付说,“相信随着帮扶他们的人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