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河北沧州孟村:做强“六链”模式 让贫困群众成为“三金”农民

2021-01-19 16:27:5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新闻网讯 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位于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高寨镇的大成食品(河北)有限公司的电宰加工厂内却早早就开了工。满载着鸡笼的货车进进出出,此起彼伏的鸡叫声不绝于耳。

搬笼、抓鸡、清点……不一会儿,从牛进庄乡西赵河村养殖户家拉来的4车鸡顺利交付。一系列处理后,一只只肉鸡被分割包装,进入冷库等待走向市场。“现在公司每天可屠宰8万多只肉鸡,产品直销北京、天津及咱河北各城市的超市专柜。”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孟村回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大成食品公司,以肉鸡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实践探索出了带动强、全覆盖、稳增收、保长效的“产业扶贫六链模式”。

图为大成食品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分割肉鸡。

招商引资建好产业链。引进亚洲最大的农畜集团——台湾大成公司项目,投资5亿元,发展肉鸡养、加、销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龙头+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建立贫困户与扶贫企业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实现了“三个风险分担”。在2020年疫情期间,这种合作模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贫困户和养殖户未受到大的影响。目前,全县共有规模肉鸡养殖场423个,肉鸡存栏470万只以上,年出栏2350万只,获得“中国肉鸡之乡”美誉,带动了周边3省9县发展肉鸡养殖,辐射半径达150公里。

政府推动壮大产业链。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帮扶贫困户建设扶贫养殖大棚,把资金直补和贷款贴息结合起来,补贴和贷款额度达到了建棚投入的50%,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资金困难的问题。自有资金不足的贫困户还可通过多家集资合建的方式来解决筹集资金问题,养殖过程中所需的流动资金完全由合作社承担,有效降低了农户投资肉鸡养殖门槛,充分调动了农民肉鸡养殖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还联手银行扶持产业发展,设立500万元风险保证金,作为肉鸡养殖项目贷款担保基金,还争取到1000万元中央专项扶持资金,对规模化养殖小区基建投资补贴45%,带动肉鸡养殖产业持续壮大。

图为大成食品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包装肉鸡。

创新机制补强产业链。建立起“五统一、三固定、一稳定”(统一进雏、统一进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结算,鸡雏价格、饲料价格、回收价格固定,养殖户养殖利润稳定)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养殖业蓬勃兴起,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产业扶贫打牢了基础。到2020年,合作社年产值达到近2亿元,推动肉鸡养殖业发展到全域,并推行股份合作制,把肉鸡养殖和资本运营结合起来,股本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集成发展拉伸产业链。依托大成公司肉鸡加工,多节点、多环节布局产业项目,形成了玉米种植—饲料加工—孵化育雏—肉鸡养殖—屠宰分割产业链条。吸纳贫困群众围绕防疫灭病、成鸡出栏、粪便处理、活鸡运输等成立专业化组织,把产业链条织密拉长,促进了产业集成化发展,拓宽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空间。几年来,先后通过产业链吸纳周边人员就业近千人,仅大坟台一个村,全村先后就有80%以上的人在产业链打工就业。

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采用新型的标准化的立体养殖方式,科学合理地管控鸡舍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养殖环节,有效掌握鸡舍的内部环境,确保鸡群健康,降低了药物投入,确保了生物和食品安全,又提高了饲料报酬养殖效益。同时与河北农大联合建立科技驿站,以科技助推养殖成效和肉鸡品质。

图为大成食品公司工作人员在屠宰车间工作。

整体吸纳融入产业链。肉鸡产业链的集成化发展和不断壮大,为农民增收致富打开了宽阔空间。从孵化育雏到食品加工,全产业链吸纳劳动力就业3100人,其中贫困人口1000余人,年人均打工收入达到3.5万元。扶贫资金以全县所有贫困户股份形式入股合作社,股本产生利润为贫困户实施二次分配,80%用于村级公益岗位工资支出,截至目前,村级公益岗位共吸收就业1554人,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就业。建设养殖小区,发展饲料种植基地,共流转土地4.5万亩,其中贫困户土地2100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户每亩年可增收400~1000元不等。

肉鸡产业化“六链”模式,让贫困群众真正成为挣薪金、分股金、收租金的“三金”农民,截至目前,孟村回族自治县已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91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个,获取产业扶贫项目收益4680.7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6973.34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