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河北武邑:为贫困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1-04-13 09:19: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为贫困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武邑县

武邑县贾寺院村光伏发电板与蔬菜大棚交相辉映,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苦日子已去,新生活已来。

“土地贫瘠,十年九旱。”过去,贫穷像大山一样沉重。2015年,武邑县3.06万困难群众收入低于贫困线。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武邑县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从“跑步鸡”,到产业扶贫全覆盖,再到电商助力……一个个产业链,让贫困群众获得发展机会,从脱贫、到稳定脱贫、再到迈入小康,奋斗改变了命运。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武邑把全面脱贫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积极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更富:产业发展圆了农民增收梦

4月2日,随着5000只小鸡苗撒进养殖区,“京东跑步鸡乐园”再次热闹起来。

“京东跑步鸡乐园”位于武邑县鲍贤兰村外的一片茂密林地。林下散养、定量运动,“跑够100万步出栏”的自然健康饲养模式,让“跑步鸡”迅速俏销全国。

“小鸡多吃点,吃饱了有劲跑。”工人王爱华边喊边奋力将饲料撒向鸡群,“这些小鸡苗,可是我致富的‘金鸡’。”

几年前,武邑县贫困户中,60%以上缺技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为破解贫困户致富没门路、对接市场没渠道等难题,2016年,武邑县与京东集团对接,打造武邑京东扶贫“跑步鸡”项目,王爱华成了这个项目的第一批受益者。

“俺从‘跑步鸡’中挣的钱不止2000元的股金分红。”王爱华还把粮食和蔬菜卖作饲料,一年又增收4000元左右。“现在到养殖区上班,一天还能挣70元工资!”王爱华高兴地算着账。

从占地80亩到400多亩,从年出栏1万只到5万只。“京东跑步鸡乐园”负责人何晓飞说,养殖区一年的用工量达三四百人次,带动6个乡镇114个村的453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蔬菜脱贫产业园、京东跑步鸡、光伏农光互补……目前,武邑县的产业扶贫平台已达493个,形成了‘精品水果、有机蔬菜、生态养殖、安全食品’为主体的扶贫产业框架。”该县扶贫办主任贾海潮说,贫困户户均参与项目2.6个,真正成了“拿租金、分股金、领薪金”的“三金”农民。

“产业发展是脱贫之基,是振兴之本。要托起农民增收的未来,就必须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持续增强产业扶贫项目造血功能。”武邑县委书记刘勇说。

河北绿园生态庄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脱水蔬菜加工基地的建成,正是武邑县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公司总经理孙钰聪正忙着发动农户种植香菜、香葱,与种植合作社签协议。“今年的种植订单达到了3600多亩。”孙钰聪说,企业由单纯的种植发展为种植加工一体化,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也持续带动了周边上千农户增收。

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武邑红梨、黄口大枣、大棚蔬菜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脱贫攻坚时期的成功实践,让武邑县在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有效衔接产业振兴中的思路愈加清晰。

更稳:扶防双发力,筑牢返贫“拦水坝”

每天清晨,武邑县肖桥头镇季野望村村民孟焕稳,都会把她负责的街巷打扫干净。这是镇里给她安排的保洁公益岗。

“孟大妈,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4月2日,孟焕稳正在打扫街道,镇上的扶贫干部韩威来看她了。

2019年,孟焕稳老伴的一场大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有困难大家一起帮!”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时,村干部和韩威推开了家门,还为她送来了6000多元防贫保险救助金。

实现脱贫“摘帽”后,武邑县便探索构建起防贫预警机制,不仅对脱贫人口实行监测和帮扶全覆盖,更是将防贫范围扩大到未纳入贫困范围的低保户、残疾户、重病户、大学生户、遭遇突发天灾人祸户等人群。正是由于防贫预警,让孟焕稳一家得到了及时救助,顺利渡过难关。

筑牢防贫“拦水坝”,更要增强造血功能,杜绝“饱而复饥、暖而复寒”。

为有效降低返贫风险,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和增收能力,武邑县不断完善帮扶政策,确保已脱贫人口无一人返贫,防贫人口无一人新贫。“简单来说,就是有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就业帮扶;无劳动能力的,通过综合性保障措施化解风险。”贾海潮说。

如今,设施葡萄、药材、瓜菜等项目遍地开花;手工布鞋、服装加工30余家扶贫工坊让农民家门口就业;保洁、防火等乡村公益岗位成为农村新职业;县域131家企业对全县226个贫困村帮扶实现全覆盖,先后为贫困群众解决产业、就业、教育等方面难题800多个。

武邑县整合民政、扶贫、教育、医疗等平台,建设扶贫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综合性智能分析,一旦出现风险预警,相关部门便立即启动帮扶救助措施。

在武邑县“云上武邑”项目中心,打开扶贫大数据平台的界面,全县524个行政村的7191户建档立卡户、62户防贫户、1629个残疾人、636个重病户、462个小额信贷户等重点关注人群的信息一览无余。

“有了科技加持,防贫底线将筑得更牢固。”贾海潮底气十足。

更美: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

4月2日,刚照料好自己的扶贫羊舍,武邑县审坡镇贾寺院村脱贫户王保庄又钻进了甜瓜棚,浇水、除虫、掰枝……棚里的甜瓜秧绿意渐浓。靠着设施蔬菜和养羊,王保庄开启了自己的小康生活。

无文化、无技术、无资金,王保庄曾是典型的“三无”贫困户。“几亩贫地,年初干到年尾,也只进账2000多元。”当时的贾寺院村,全村90多户,贫困户就有56个,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2016年,王保庄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建起了蔬菜大棚。当年,西瓜、豆角、甜瓜种了满满一棚。一棚瓜果蔬菜换来了厚厚的钞票,王保庄终于脱了贫。

去年,村里的扶贫养殖场建成了,王保庄赶着羊搬进了新家。从开始的十几只到现在的七八十只,今年初光羊就卖了一万多元。“今年好好管理,收入会更高,争取把规模扩大到100只以上。”王保庄干劲很足。

如今,靠着种植养殖,贾寺院村5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党支部书记贾三虎却并不满足,“农村要振兴,既要产业兴旺,更要美丽宜居。”

借着县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贾寺院村外废弃的坑塘变身光伏电板,420亩蔬菜大棚犹如白色海洋;村里的泥路变成柏油路,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游园、广场点缀其中。利用闲散地建起了包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乡村记忆馆、古代私塾教育展示等十余个展馆的耕读文化小镇。

目前,武邑县524个行政村实现垃圾日产日清,28万农村人口饮用上安全江水,群众在家门口可享受大医院问诊待遇,“厨厕污水一体化处理”全覆盖让村庄不再污水横流……

“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把绿色作为‘底色’,继续为乡村勾勒生态色彩,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刘勇说,不久的将来,像贾寺院这样的村庄,在武邑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美。(河北日报记者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