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河北衡水多举措协同发力 守好脱贫攻坚成果

2022-01-17 18:02: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河北新闻1月5日电 (崔志平 安勇 吴志祥)作为河北省的重点脱贫地区之一,衡水市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的基础上,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盯紧“两不愁三保障”、持续稳定增收、健全防贫帮扶机制等重项工作,确保脱贫成果持续得到巩固提升,不断提高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产业发力脱贫户 过日子更有底气

脱贫群众增收难、农业生产见效慢,是摆在脱贫地区稳定发展面前的拦路虎。对于全域地处黑龙港流域的衡水来说,如何利用产业就业科技帮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迈出衡水步伐,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在这方面,衡水有着自己的探索和自己的经验。

“棚室白粉病是常见病,如果用药,一亩地少说也要30多块钱,如果用小苏打,效果一样,一亩地成本才一块多钱。还有一般预防病虫害的药,平均一亩地要20多块钱,如果洒稀释的陈醋,成本才几毛钱,预防效果也一样……”在饶阳县北关村脱贫户邹京磊的大棚里,技术推广员张铁兵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看葡萄的长势。

“村里种温室葡萄的,几乎家家都有汽车了。我们这个村前些年穷得叮当响,如今能脱贫致富,可离不开铁兵老师的关心和指点。”北关村党支部书记苑同献说,如今,“有事找铁兵”已成了当地葡萄种植户的流行语。

在河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饶阳县,全境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4万亩,年产各类新鲜果蔬240万吨;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13万亩,40多个优质葡萄品种,年产值26亿元。这张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多年的传承和坚持。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该县一直坚持把发展棚室种植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特别是近年来,该县发挥设施果蔬产业“区位独特、市场成熟、效益较高”三大优势,通过“精准定位、破除瓶颈、服务到家、培树品牌”四个轮子驱动,探索出一条群众抱团发展设施果蔬产业的致富路,实现了小果蔬串起大产业的致富模式。

借力多年积累形成的优势支持政策,饶阳县83个贫困村全部落实了主导品种,实现了“一村一品”全覆盖和脱贫村带贫主体全覆盖。该县依托科研院所,建设了2个农业创新驿站,组建了6支专家团队,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相关产业进行科技帮扶指导,为83个脱贫村落实60名产业指导员、10名特聘农技员,对脱贫村和脱贫户开展一对一服务,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含量。2021年,全县累计为市场供应各类果蔬40多万吨,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8.36%,达到14406元。

产业增收、就业稳定、科技帮扶……进入“十四五”以来,衡水市将稳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任务,聚焦瓜菜、果品、畜禽、杂粮、中药材等五大主导产业,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培育壮大了“一主两辅”农业特色主导产业,1001个脱贫村形成了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全覆盖。全市脱贫人口享受收益产业项目达216个,两重覆盖率达98.2%。同时,在370名科技特派员统筹帮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30名市级、68名县级、590名乡镇级、457名村级产业技术指导员协同发力,互为补充,实现了全市脱贫村技术服务全覆盖。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衡水市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660元,同比增长15.3%。脱贫人口钱袋子越来越鼓,过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多层面定向帮扶 严防致贫返贫

早上七点钟,阜城县贫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里已经忙碌了起来。像往常一样,从洗漱、吃饭到吃药、日常锻炼,杨东胜老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说,他来供养中心已经3年多了,这里吃住条件都比家里好得多,有一群老伙计聊天作伴,身体不舒服还能及时看病,比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养老好多了。

为了让脱贫后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够有安稳的老年生活,阜城县将人民医院老院区空置区域重新规划整合,成立了集中供养中心,西区为特困失能人员医养中心,于2018年10月启动,已陆续收住特困失能人员86名。东区为贫困失能人员医养中心,于2019年4月启动,已陆续收住贫困人员19名。据医养中心主任孟芳介绍,该中心重点发挥其医疗服务、紧急救助、康复训练等医疗保障职能,为失能半失能人口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防止这些人滑入贫困。

在解决失能半失能人口防致贫返贫的基础上,阜城县进一步扩大全县防贫监测帮扶范围,制定部门筛查预警线索清单数据模板,统筹教育、卫生、医疗、民政等12个行业部门,全面加强返贫致贫潜在风险信息动态排查,逐条比对分析预警信息,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结合风险类型,实行定向救助帮扶。2021年,该县根据农户实际情况,发放产业到户补贴25户5.6万元,教育资助60人5.5万元,为515人次监测对象报销门诊及住院费用46.39万元,牢牢兜住了防贫底线。

借助可自动预警的防贫监测系统,衡水将全市13个县市区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对发出预警信息、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通过临时救助、社会救助、医疗救助等途径,及时给予救助。对符合防贫监测条件的农户,及时执行识别纳入程序,按政策开展帮扶救助。同时,市县乡村建立了9079名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防贫监测队伍,他们就像基层防贫监测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分包群众的安危冷暖,每半个月遍访分包群众,发现问题随时报送防贫预警信息。综合运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定期走访和部门筛查预警,衡水市精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识别纳入、及时救助帮扶。

2021年以来,全市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69户457人,标注风险消除82户184人,依规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96人次,发放救助金78.7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市没有返贫致贫情况发生。

有序推进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如何用好脱贫攻坚战场上形成的宝贵经验,开启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门?

2021年,衡水市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以及专题调度会16次,促进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编制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巩固脱贫成果工作长效机制。

乡亲要致富,得有好干部。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驻村帮扶任务后,衡水市及时对6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1001个脱贫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了调整,接续带领村民巩固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全市3010名驻村队员利用“进村入户办实事专题月”活动,与村民拉家常、解难题、谋发展,群众对帮扶工作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对照“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兜底培训”的要求,结合衡水农村发展情况、产业发展特点、村庄治理现状,该市制定了驻村帮扶培训时间表、路线图,先后开展乡村振兴干部培训199期,累计培训各级各类乡村振兴干部3.91万人次,一线党员干部实现了“充电有路子、干事有方向”,村民发展生产有了主心骨,干劲更足了。

“2021年我们局党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主题大会,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全局党员干部转作风、提士气、树正气,为全县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枣强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徐春杰如是说。作为该县近年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已种植金银花一万多亩,实现了脱贫人口人均一亩。

随着产业、就业、防贫工作的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深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各地有序开展工作提供了方向。2022年,枣强县将以乡村为主体,充分利用上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按照多村联建的形式实现规模化发展,计划投资3600万元完成占地200亩的马屯黑长茄种植基地和中药材深加工项目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中药材、设施种植、肉牛羊养殖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种养殖基地,引导周边村民参与生产活动,增加收入。

作为非重点帮扶县,景县曾经先后4次迎接国家或省考核评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更是一直保持着昂扬奋进的状态,当地扶贫干部的攻坚斗志丝毫不逊于重点县。正在广川镇调研防贫工作的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崔吉星介绍:“经过几年的连续奋斗,全县718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产业就业扶贫、精准防贫等工作多次得到了省市肯定,在全市同类县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中,我们也一直保持着先进位次。2022年,我们计划投入衔接资金611万元推广杂粮种植3000亩,投资近200万元发展畜禽养殖,带动更多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产业、就业、防贫、教育、科技……2021年,衡水市出台各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类政策文件70余件,各行业部门互相配合,协同发力,推动各项工作措施到位、平稳衔接。

谈到新的一年工作谋划,衡水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军表示:“2022年是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入探索之年,市乡村振兴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职责定位,聚焦防贫监测帮扶、扶贫资产监管、产业就业,协调市直行业部门,持续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让脱贫基础更稳固,脱贫群众更有信心,乡村振兴动力更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