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山西武乡县:深耕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2023-10-18 10:13:20 来源: 
武乡,一座红色之城。

这里,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

这里,革命遗址遗迹闪耀红色光辉,经典地标景区勾勒红色版图。

这里,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太行精神照亮前路。

这里,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处处激荡着信仰的力量和奋进的足音。

这片创造历史、锻造英雄的热土,正在深耕红色资源,深植红色血脉,全力推进红色资源运用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让老区人民在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中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继往开来——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条条道路村村相连,一排排路灯点亮乡村,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蓝天白云下,广袤的田野乡村,晕染出一幅大美乡村的宏伟画卷。

走进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镇王家峪村,只见柏油马路穿村而过,两旁的路灯整齐如线,村委会广场上村民正在举办篮球赛、跳广场舞、拍视频、发抖音……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王家峪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有了抓手,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王家峪村建设了八路军大食堂、老式榨油坊、游客集散中心、主题客栈、生态文化园、军旅生活园,对“红星杨”广场、王家峪入口景观路及两侧风貌进行提升改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在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工艺品展销中心,手工制作的千层底老布鞋、棉布老虎、八路军娃娃、“红星杨”挂坠以及各色小杂粮琳琅满目,成了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展销、红色文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依托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村里还开办了农家乐,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盘子大起来了。

“这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带来的结果。”武乡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力维介绍。武乡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太行山西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重点县,红色革命遗址地多达950处,列入《山西省革命文物名录》的红色遗址有422处。

这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风云流转、沧海桑田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红色血脉赓续传承,宛若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伴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武乡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弘扬太行精神、建设创新武乡”为主线,聚焦“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宜养”五大发展主题,为把示范区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增势赋能。
朝乾夕惕——唱响项目建设主旋律

走进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八路军总部留下的印记处处可见。“将军树”“连心碾”“八路池”“抗日井”“军民坝”……当年八路军与村民军民鱼水情的见证处处可见。然而,受制于自然条件,砖壁村430余口人人均耕地不到3亩,庄稼全是望天收。过去,虽守着“八路军总部”的红色资源,但前来观光的游客很少,老百姓过着苦日子。

“想过好日子就必须敢闯、能干,这是老一代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荣传统。”砖壁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军说,“传承红色精神,激活红色资源,这就是砖壁的出路”。

image.png

八路军总部砖壁村旧址

2008年,砖壁村引进红星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村后的小松山上修建了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2011年,通过实施旧村改造,砖壁村建设八路军客栈22座,房屋196间,一排排农家土房变成了乡村民宿,村民搬出土房子,住进了规划整齐、宽敞明亮的新房;

2012年,砖壁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布局一新的商贸街上,农家乐、杂粮店、特色手工艺精品店开办起来,村民增收有了新路子;

2018年,砖壁村又引进山西红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潮公司),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

2023年,村里建设了小杂粮加工厂,铺设了污水管网,建设了休闲游览栈道,打造红色美丽乡村示范村;

…………

砖壁村被激活了,砖壁村民都动起来了。

利用村内各种红色资源,砖壁村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吸纳60余名村民在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红潮公司等处务工;带动45户村民开办农家乐;村民销售工艺品和杂粮拓宽增收渠道。“目前,村里已经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就地就业。”李文军说。

如今,砖壁村已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重要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砖壁村作为太行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吸引了众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观团队。

盘活红色资源,推动文旅融合。砖壁村仅是武乡红色文旅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image.png

武乡县郭家垴村大力发展菊花种植特色产业。

红色,是武乡最鲜明的底色;革命遗址,是武乡最具分量的名片。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砖壁村旧址、抗大一分校……一处处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革命遗址巍然屹立在老区大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太行儿女奋勇向前。

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片区乡村振兴项目、下北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红色旅游公路通道两侧生态提升项目……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的支持下,历久弥新的“红色”在武乡县别样“红火”,沿着这条红色振兴路,武乡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武乡,一座红色之城。

这里,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

这里,革命遗址遗迹闪耀红色光辉,经典地标景区勾勒红色版图。

这里,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太行精神照亮前路。

这里,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处处激荡着信仰的力量和奋进的足音。

这片创造历史、锻造英雄的热土,正在深耕红色资源,深植红色血脉,全力推进红色资源运用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让老区人民在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中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继往开来——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条条道路村村相连,一排排路灯点亮乡村,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蓝天白云下,广袤的田野乡村,晕染出一幅大美乡村的宏伟画卷。

走进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镇王家峪村,只见柏油马路穿村而过,两旁的路灯整齐如线,村委会广场上村民正在举办篮球赛、跳广场舞、拍视频、发抖音……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王家峪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有了抓手,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王家峪村建设了八路军大食堂、老式榨油坊、游客集散中心、主题客栈、生态文化园、军旅生活园,对“红星杨”广场、王家峪入口景观路及两侧风貌进行提升改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在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工艺品展销中心,手工制作的千层底老布鞋、棉布老虎、八路军娃娃、“红星杨”挂坠以及各色小杂粮琳琅满目,成了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展销、红色文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依托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村里还开办了农家乐,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盘子大起来了。

“这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带来的结果。”武乡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力维介绍。武乡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太行山西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重点县,红色革命遗址地多达950处,列入《山西省革命文物名录》的红色遗址有422处。

这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风云流转、沧海桑田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红色血脉赓续传承,宛若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伴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武乡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弘扬太行精神、建设创新武乡”为主线,聚焦“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宜养”五大发展主题,为把示范区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增势赋能。
朝乾夕惕——唱响项目建设主旋律

走进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八路军总部留下的印记处处可见。“将军树”“连心碾”“八路池”“抗日井”“军民坝”……当年八路军与村民军民鱼水情的见证处处可见。然而,受制于自然条件,砖壁村430余口人人均耕地不到3亩,庄稼全是望天收。过去,虽守着“八路军总部”的红色资源,但前来观光的游客很少,老百姓过着苦日子。

“想过好日子就必须敢闯、能干,这是老一代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荣传统。”砖壁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军说,“传承红色精神,激活红色资源,这就是砖壁的出路”。

图片八路军总部砖壁村旧址

2008年,砖壁村引进红星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村后的小松山上修建了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2011年,通过实施旧村改造,砖壁村建设八路军客栈22座,房屋196间,一排排农家土房变成了乡村民宿,村民搬出土房子,住进了规划整齐、宽敞明亮的新房;

2012年,砖壁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布局一新的商贸街上,农家乐、杂粮店、特色手工艺精品店开办起来,村民增收有了新路子;

2018年,砖壁村又引进山西红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潮公司),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

2023年,村里建设了小杂粮加工厂,铺设了污水管网,建设了休闲游览栈道,打造红色美丽乡村示范村;

…………

砖壁村被激活了,砖壁村民都动起来了。

利用村内各种红色资源,砖壁村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吸纳60余名村民在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红潮公司等处务工;带动45户村民开办农家乐;村民销售工艺品和杂粮拓宽增收渠道。“目前,村里已经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就地就业。”李文军说。

如今,砖壁村已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重要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砖壁村作为太行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吸引了众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观团队。

盘活红色资源,推动文旅融合。砖壁村仅是武乡红色文旅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图片武乡县郭家垴村大力发展菊花种植特色产业。

红色,是武乡最鲜明的底色;革命遗址,是武乡最具分量的名片。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砖壁村旧址、抗大一分校……一处处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革命遗址巍然屹立在老区大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太行儿女奋勇向前。

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片区乡村振兴项目、下北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红色旅游公路通道两侧生态提升项目……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的支持下,历久弥新的“红色”在武乡县别样“红火”,沿着这条红色振兴路,武乡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乘势而上——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从山上向远处眺望,绿色有机基地中,谷苗正悄悄拔节。当年为抗战作出突出贡献的小米,正在这块红土地上向着标准化、产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每年新增有机谷子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2022年底,公司有机谷子示范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绿色有机基地达到8万亩以上。”走进武乡县丰州镇兴盛垴村国家有机旱作羊肥小米产业发展标准化示范区,一照面,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红雁便快人快语地介绍,“我们打造的晋皇农业田园综合体,就是要在特色品牌——羊肥小米的产业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各种资源,把‘谷子田园’进行综合开发,让田园包含种植、加工、农事体验、旅游观光、住宿餐饮等多重功能”。

一直以来,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在武乡县上司乡、韩北镇、丰州镇3个乡镇创建羊肥小米标准化生态基地1.5万余亩,以开拓“羊肥小米”为主的杂粮市场为重点,羊肥小米、有机杂粮等产品销量稳步提升。依托基础产业,该公司建设的晋皇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羊肥小米加工体验馆项目、太行梯田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基地4300亩、航天小米育种基地100亩。该公司还利用园区体验车间,开发以“山西菜系”为主的“小米宴”,让小米以餐饮文化的形式走向全国……

未来,该项目将为兴盛垴村175户农户、457人铺就致富路,同时通过打造“羊肥小米”品牌,带动武乡小米主产区5000多户农户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放眼武乡大地,以小米、梅杏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有机融合;以生态振兴惠民生,让乡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创新红色研学、红色演艺、红色民宿等新兴业态,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国家有机旱作羊肥小米产业发展标准化示范区、武乡梅杏示范基地、大型实景剧《太行山上》改版、环境整治、人才培养工程等示范区建设项目遍地开花、孕育希望,让红色资源历久弥新,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老区的底色越擦越亮,这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强劲的发展助力。

用好红色资源,砥砺初心使命,革命老区正破浪前行、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武乡,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坚实的步伐书写红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的壮美新篇章。

(作者:赵海鹏作者单位:山西省武乡县融媒体中心)

“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从山上向远处眺望,绿色有机基地中,谷苗正悄悄拔节。当年为抗战作出突出贡献的小米,正在这块红土地上向着标准化、产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每年新增有机谷子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2022年底,公司有机谷子示范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绿色有机基地达到8万亩以上。”走进武乡县丰州镇兴盛垴村国家有机旱作羊肥小米产业发展标准化示范区,一照面,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红雁便快人快语地介绍,“我们打造的晋皇农业田园综合体,就是要在特色品牌——羊肥小米的产业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各种资源,把‘谷子田园’进行综合开发,让田园包含种植、加工、农事体验、旅游观光、住宿餐饮等多重功能”。

一直以来,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在武乡县上司乡、韩北镇、丰州镇3个乡镇创建羊肥小米标准化生态基地1.5万余亩,以开拓“羊肥小米”为主的杂粮市场为重点,羊肥小米、有机杂粮等产品销量稳步提升。依托基础产业,该公司建设的晋皇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羊肥小米加工体验馆项目、太行梯田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基地4300亩、航天小米育种基地100亩。该公司还利用园区体验车间,开发以“山西菜系”为主的“小米宴”,让小米以餐饮文化的形式走向全国……

未来,该项目将为兴盛垴村175户农户、457人铺就致富路,同时通过打造“羊肥小米”品牌,带动武乡小米主产区5000多户农户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放眼武乡大地,以小米、梅杏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有机融合;以生态振兴惠民生,让乡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创新红色研学、红色演艺、红色民宿等新兴业态,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国家有机旱作羊肥小米产业发展标准化示范区、武乡梅杏示范基地、大型实景剧《太行山上》改版、环境整治、人才培养工程等示范区建设项目遍地开花、孕育希望,让红色资源历久弥新,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老区的底色越擦越亮,这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强劲的发展助力。

用好红色资源,砥砺初心使命,革命老区正破浪前行、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武乡,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坚实的步伐书写红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的壮美新篇章。

(作者:赵海鹏作者单位:山西省武乡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