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李扶贫”的“扶心”路

2015-10-29 19:06:00 来源:

□本报记者 镡立勇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00多元提高到5000多元,设施瓜菜从零到目前的21.6万亩……提起这些变化,阜城县的贫困农民都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12年间,李双星走遍了全县610个村庄,为全县152个村发展起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日前,李双星被授予“百姓喜爱的好官”荣誉称号。

2002年,阜城县被列为省扶贫重点县,县扶贫办正式挂牌成立,时任蒋坊乡党委书记的李双星走马上任。上任伊始,面对广大贫困群众“盼致富、缺资金、少技术、没门路”的实际,李双星把工作的立足点首先放到帮助贫困群众筛选致富项目上。经过认真思考和精心谋划,李双星发现种植设施瓜菜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技术易掌握、当地群众有种植基础等特点,最适宜阜城县县情。然而,摆在面前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群众的认识和观念问题。为说服贫困群众,李双星拎上大喇叭进了村,利用晚上、中午时间,他给大家讲解棚菜种植收益、市场行情、生产前景,常常一晚辗转两三个村。在他的动员下,三里铺村打响了阜城设施瓜菜种植第一枪,仅用两年时间,就发展起冬暖式大棚170个,年增加收入800多万元,使这个昔日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穷村,一举成为年户均收入4万元的富裕村。

三里铺试点的成功,给李双星吃了颗定心丸。随后,他把前八丈、后八丈、许家铺等村陆续列入扶贫计划。没想到,计划推行到许家铺时却受了阻。一些村民坚决不买账,无论怎么做工作,就是不同意调地种大棚。李双星的拧劲也上来了,他在村里连开几次扶贫会,给大家讲政策、讲市场、讲收益,并雇车带全村人3次去寿光参观,一下子调动起了大伙儿的积极性,李双星上夜课也成为一个“固定节目”保留下来。

随着全县大棚种植规模越做越大,100多个大棚种植村中,都留下了李双星夜晚讲课的声音和见证。从开始的主动上门讲,到后来的各村点名要求上门讲,李双星的夜课出了名。因为句句离不开扶贫,李双星也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李扶贫”。用各村党支部书记的话说:“就是更大的领导来了大伙儿都不会来这么全,只要一说‘李扶贫’来讲课了,比什么都好使!”十几年来李双星共讲课300多场,参加人员达3万余人次,全县152个大棚种植村处处都留有他夜晚讲课的身影。

产业有了规模,如何提高效益便成了李双星又一新的课题。他从调整种植模式入手,解决最初一年一季棚室大部分时间闲置难题,先后尝试了“瓜棉间作”、“瓜菜间作”等多茬种植模式,提高棚室利用时间和种植收益。针对该县西瓜棚菜户多的特点,又经过反复对比、实验,最终确定了“两西”种植模式,即春季种植西瓜,秋季种植樱桃西红柿,实行轮茬间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棚室内空间、时间的有效利用,1亩大棚的纯收入由以前的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万多元。


为了增强产业集约化经营,李双星引导工商资本介入,创办农业园区,实现“非转农”、“工转农”,河北汇杰科技种植园、亿生农业科技种植园、衡水德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提升了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水平。目前,阜城县工商企业投资的瓜菜园区已达31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2万亩。如今,“漫河”牌西瓜、“伊强”牌樱桃西红柿已深受消费者欢迎,去年阜城县5万吨西瓜销往长江以南地区,成功打入了南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