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承德:“绿色扶贫”实现生态生财双赢

2016-01-20 14:1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户贫困家庭掉队,力争到2018年底,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两年完成脱贫任务的工作目标。”

  在《承德市“十三五”精准扶贫攻坚规划》中,该市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清晰,决心笃定。

  那么,承德为什么敢于提出这样的目标,其自信又从哪儿来?市委书记周仲明介绍说:“承德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环境优良,推进脱贫攻坚既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又要让我们的百姓过上小康生活,我们必须坚持走生态生财双赢的绿色扶贫之路,这也是经过我们多年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之路。”

  提高扶贫攻坚的“绿色”含量,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实现66.5万群众稳定脱贫。2016年,该市将重点解决15.16万人的精准脱贫。

  栽植经济林,绿了山川,富了百姓。

  年关将近,平泉县七沟镇茅兰沟村的农民胡凤武将800多斤的锦丰梨包装完毕,等着客户来装车的间隙,盘算起了自己的“年货计划”。“吃穿用的都不能少,今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春节前把小汽车开回家,既方便家用,也能方便跑跑水果的销售。”胡凤武感慨地说道,“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胡凤武,今年53岁,一家四口人,以前一直靠着种玉米为生,家庭年收入四五千元,农闲时再打点零工,除去供两个孩子上学和家庭的生活开销,日子过得比较拮据。在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中,他看到了商机,开始了果树种植,从最初10亩地的梨园,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全市大力发展经济林的政策全面推开,政府发放“改优”补助、林业部门的送技术下乡、水利部门的果园水利配套等一系列好政策的实施,胡凤武的果园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又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种植了锦丰梨和板栗。他粗略地算了一下,“今年的收入应该在10万多。明年计划到县城买一套大面积的楼房。跟着政府的好政策,早日奔小康。”

  胡凤武是承德市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受益者之一。该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决定》,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及“老工程提效益、新工程上质量、新老连片成规模”的思路,以板栗、苹果、山楂、仁用杏、时令果为重点进行“一带四区”布局,同时兼顾花卉、中药材、苗木、榛子、大果沙棘。通过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成功地打造了山杏、板栗、苹果、山楂、核桃、苗木花卉等5个百万亩经济林基地,培育了围场四道沟寒地苹果、兴隆半壁山板栗、承德县深水河国光苹果等一批名优产品。

  从该市林业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经济林总规模达到了925万亩,占全市总林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干鲜果树340万亩,仅果品产业覆盖7.2万贫困群众,而与林业密切相关的食用菌产业覆盖9.8万贫困群众,中药材产业覆盖3.5万贫困群众。到2020年,全市京津林基地建设总规模将达到1040万亩,产值突破1000亿元。

  发展乡村游,美了乡村,乐了村民。

  承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同时随着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每一个村庄的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走进村子,林木繁盛,春赏花、秋赏果,清清河水绕村而过,世外桃源般的村居生活也吸引着大量的城市人,为广大农民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无限商机。

  兴隆县的眼石村是距离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近的村,群山环绕,苍山育翠,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森林覆盖率76.4%,年平均气温7.6℃,是休闲避暑胜地、天然氧吧。为了能够帮助村民早日奔小康,该村鼓励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游。

  该村村民朱喜才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能干的人,每天起早贪黑的磨豆腐、卖豆腐,夫妻俩还经营着一个小商店,每年的收入也只有两万多元,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3年,朱喜才在政府的支持下,盖起了农家院。“现在一个旅游旺季,我们家的收入就达到6、7万,顶过去起早贪黑干两年的。”积累了几年经营经验的朱喜才笑着说,“现在村里正在着手建设旅游网,我得提前做好准备,改善吃、住条件,让更多的游客选择我家。”

  据统计,眼石村共建成高标准农家院110处,占全村总户数67%以上,村民收入逐年增加,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旅游业的转变。乡村游也正逐渐成为承德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从该市旅游局了解到,和眼石村一样实施旅游扶贫的乡村不在少数。该市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上,特别注重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通过实施旅游扶贫规划公益行动,先后组织实施了承德县苇子峪村、丰宁小北沟村、平泉山湾子村等旅游扶贫建档立卡试点村的旅游发展规划,培育出一批旅游扶贫样板村。据统计,2015年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达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旅游收入占村民家庭年收入的50%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8000元。

  乡村游产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的不仅是财富,同时带来的还有城市文明,这对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的素质、转变观念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将有效地推动经济收入、精神文明“同步脱贫”。

  秉持新理念,创了新路,绘了愿景。

  近日,对于丰宁县农民薛有生来说,一件天大的好事落在他的头上,因为他拿到了第一笔“碳汇”交易的收入。“一想到成片的林子靠‘呼吸’就能赚钱,睡着都能乐醒喽!”薛有生兴奋地说,“过去只知道砍树、烧炭卖小钱儿。搞了碳汇林才明白,敢情那些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得买‘空气单’!把大伙儿的林子吸收的二氧化碳核算出来,再放到碳汇交易市场上一卖。林子长着就把钱赚了!”

  2015年,包括薛有生在内,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孤石村、二道河子村等6个村共1544户村民成了河北省因林业碳汇交易受益的首批农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下,脱贫攻坚行动也要在协同发展的大局下通盘考虑。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承德市抓住林业碳汇交易这一帮助林农出售生态服务获利的有效路径,与北京市合力启动了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优先开发林业碳汇项目。一年来,北京市有13家重点排碳企业成了丰宁碳汇林上市后的首批买主,完成交易69191吨,平均交易价格每吨36.73元,实现交易额254.14万元。

  承德市发改委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为承德的“绿色扶贫”描绘了宏伟的愿景:承德每年新增造林面积约45万亩,年可新增碳汇量120余万吨,按2015年平均交易价格计,年新增碳汇交易额4400余万元。如果按松树15年至20年生长期计,将累计产生约6.6亿元到8.8亿元的碳汇交易额。

  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实力。按照这一理念,承德将真正走上保有绿水青山就是坐拥金山银山的脱贫创富之路。(刘建军关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