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邯郸魏县4200个贫困户当上股东

2016-05-04 17:17:00 来源:邯郸日报

日前,从邯郸魏县魏城镇东南温村获悉,该村宋海平等100名贫困户去年8月份用扶贫资金购买的800只波尔山羊如今已发展到1200只,户均增收近千元。“我们按自愿原则,由贫困群众入股成立了魏州纵横牧业有限公司,从贫困群众中推选出5名贫困户代表全程参与经营。抱团发展竞争力强,安全可靠,群众省了心,还增加了收入。”该村支部书记宋志国说。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的传统扶贫模式都是将扶贫资金购买猪、羊、兔等畜禽发放到贫困户,或者将扶贫资金直接发给贫困户,这种“撒芝麻盐儿”式的扶贫方式因规模小、市场经验少、农技知识缺乏等原因,不能较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该县扶贫工作负责人张少民介绍,魏县是我省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去年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重新核定贫困人口8.91万人,其中因病因残和“4050”等半劳动力的贫困人口有4万余人。“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扶贫方式,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释放扶贫红利,提高扶贫精准度,真正实现精准脱贫出列。”张少民说。

河北绿农科技示范园区位于该县牙里镇,园区负责人高建细算了一笔扶贫账,吸收入股的16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一亩地可收入1000元土地租金,在园区务工每月薪金1500元,年分红500元以上,每户年均实现增收约12000元。“而园区每年可收入7400万元,可以说,实现了双赢。”高建说。

这种“农业园区+农户”的合作模式,贫困户主要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土地、农机具等入股,与农业园区签订土地租赁、劳务合作等协议,商定分红比例,建立合作关系,年底实现分股金、拿薪金、收租金“三金”收益。在魏县,已建成的绿农科技示范园区、博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12个股份合作制经济现代农业园区,入股贫困户已发展到2960户。

从去年开始,该县围绕精准扶贫,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企业,探索实行“农业园区+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和“企业+村委会+农户”合作模式,以财政扶贫资金和土地、农机具、生产工具、牲畜等生产要素入股合作的形式,发展农业园区、养殖公司、服装公司、村办企业等股份合作制经济,使要素变股权、资金变股金、贫困群众变股东,让贫困群众有了较为稳定的增收渠道。

在该县前大磨乡和顺会村,有一家以养牛为主的新越涵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15年享受县农牧局项目补贴资金100余万元,这部分补贴资金作为和顺会村集体股份入股养殖公司,村集体年分得分红资金3万元。公司还吸收80名贫困群众务工,带动群众致富。该村贫困群众马国江年初将5000元扶贫资金作为股金入股,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家3亩耕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给公司,他的儿子马军辉在公司打工,每月工资2000余元。这样算下来,马国江一家收入在2.7万元左右。

“现在不用出远门打工了,挣的钱也不少,能照顾家里的老人,还不耽误地里的活儿。国家实行的扶贫政策适合俺,真不赖!”马国江逢人便说。

为保障股份合作制经济模式健康运行,既能实现财政扶贫资金安全,又能维护贫困群众亲身利益,该县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由农工委、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市场监管局、乡(镇)农经站、村“两委”班子和贫困群众代表等,组成县、乡、村扶贫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监管组织,最大限度释放股份合作经济产业扶贫红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据了解,近两年来,该县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100万元,为53个贫困村4200个贫困户入股,带动1万余名贫困农民就业,户均增收15000元,人均增收3500余元,加快了精准脱贫步伐。(郭海民曾庆振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