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滦平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7-02-20 09:35:00 来源:和合承德网

 脱贫攻坚战,在滦平大地上轰轰烈烈地打响——

  在现代农业循环区,大棚内红彤彤的草莓缀满枝头,这是产业扶贫结出的硕果。

  在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金山岭长城花楼沟村欢声阵阵,这是当地村民笑迎八方来客。

  在县城中心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施工方案落地,老乡们将从穷窝窝搬进新民居。

  ……

  火热的攻坚现场,群众的殷切期盼,为滦平县脱贫攻坚战写下了生动注脚。昔日贫瘠的土地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信心和希望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近年来,滦平县牢牢把握“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和京津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最大民生工程狠抓不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得到新改观,农民生活得到新提升。

  2012 年以来,该县累计有7.5 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 年的2050 元提高到3060 元,增长幅度达到49.3%。

  精准识别,走好“第一步”——扶贫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深水期,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探索精准扶贫路径,确保2018 年83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到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滦平县委书记蔡福浩谈起脱贫攻坚工作信心百倍。

  精准脱贫离不开精准识别的重要保障,没有精准识别,一切脱贫工作将无从谈起。

  为确保贫困人口识别结果的详实准确,滦平县在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中,创新开展了“六位一体数据比对法”。在识别中,实行数据互联互通,研究了由扶贫、住建、人社、公安、税务、审计六部门参与的“六位一体数据比对工作法”。即,县扶贫办提供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县住建局提供城镇楼房登记数据信息,县人社局提供财政供养人员数据信息,县车管所提供车辆登记数据信息,县税务部门提供税务登记数据信息,建立扶贫开发数据库。县审计局依据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与住建、人社、车管登记所、税务等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城镇楼房、自建住房、财政供养、车辆登记以及税务登记等情况摸排出来,及时清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序列。

  “‘六位一体数据比对法’对分散数据进行了‘无缝对接’,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情况、车辆、财政供养以及纳税登记等数据进行科学比对,精准识别确定贫困人口。”参与精准识别工作的滦平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张海平信心满满地说。

  通过实行“数据比对工作法”,对全县38427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1303 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综合比对,共剔除“五不录”人员826 户2891 人。对57 户196 人在县城之外购房、买车等“五不录”户进行逐户核查并予以剔除,保证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真实准确性。2016 年,在全县各乡镇现阶段建档立卡的基础上,该县实施了规范完善建档立卡工作,重新识别贫困人口3315人。

  精准施策,打好“当头炮”——易地搬迁,一户不落挪穷窝

  “下雨泥上走,雪天不出沟,春天北上飘,秋天望天收……”,这句顺口溜是过去古城川村村民们的真实生活写照。

  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而易地搬迁则是精准扶贫的难中之难。

  “俗话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易地扶贫搬迁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是件大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却成为当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难题。”滦平县扶贫办主任王国生语重心长地向笔者说道。

  推进好、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变“被动搬”为“愿意搬、主动搬”。该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积极发扬县乡干部“走脚皮、磨嘴皮”的精神,抓住群众想增收致富、改善生活条件的心理,进村入户,把搬迁政策的讲解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深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活动,讲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大实话、大白话。

  “政府的同志们不断为我们讲解、算明搬迁之后能够获得的土地山林租金、务工、股金等经济收入,而且搬迁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生活条件的改善提升情况……,有了这些好政策,我们也都想搬出去了。”滦平县古城川村村民王长军说到此,脸上露出满意地笑容。

  做通了贫困户想要搬出去的工作了,重要的是要解决群众“搬不起”的问题。

  为了让群众最大程度上享受政策红利,最大限度地节约搬迁成本,减轻群众负担,该县从规划设计入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控制成本,在集中安置区建房采取“自愿搬迁、自主建房”的形式,不需要办理各项开发手续,这样户均减少费用8000 元;建房占地采取集体建设用地形式,不需征为国有建设用地,户均降低成本4.5 万元。同时,该县还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争取项目资金、结合美丽乡村项目资金,分别为安纯沟门、邢家沟门集中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资金1000 万元。

  不仅如此,为了易地扶贫搬迁统筹好、协调好,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坚持周督导、旬通报、月调度,及时反馈工作推进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围绕任务目标、工程建设进度、时间节点等方面,县督考办及时开展不定期明查暗访,实行排名通报,下发督办通知书,对工作推进不力的给予严肃处理、严格问责,确保搬迁工程有序推进、如期完成,切实提升项目推进的加速度。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2016 年5805 人的搬迁任务。共签订搬迁协议1792 份,收取自筹资金3043 万元,分别占总数的100%。根据搬迁户实际意愿,确定了“一城、四区、四村、多点”的安置方式,集中安置区开工率100%。

  与此同时,该县按照“六个一批”“六个精准”扶贫方略,逐村制定《脱贫规划方案》,明确脱贫目标任务,列出时间表,以农业产业、种植养殖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精准脱贫,唱好“重头戏”——

  产业发展,让贫困户享受致富成果

  驱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便来到了大山深处的滦平县苇塘村。三九严寒,北风呼啸,脱贫户李志领家里却温暖如春。

  李志领,65 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身体不太好,全家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在发展黄芩产业之前,家庭收入1.5 万元,后来在村里引导下发展起黄芩种植,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全家6 口人,都得靠我一个人,岁数大了体力也跟不上了,有时候地里的黄芩叶和黄芩尖摘不完,挑挑拣拣的,一年种植10 亩,算下来,保守估计也能挣个2 万多块钱。”尝到甜头的李志领细数起家里的小产业。

  精准脱贫,重要的是要找准致富路子。为了更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政府引进了金山岭唐乡乡村旅游项目,就落户在苇塘村,这给李志领又额外增加了几笔收入。李志领农闲时间,就去给唐乡打工。

  “真是没想到,不用再离家怕跑出去,就近就能找到工作,这唐乡一来可真是好了,冬天也不闲着了,打打小零工,也能挣个5000 多块钱。”李志领喜滋滋地说。

  李志领所说的正是滦平县大力推广的“唐乡脱贫模式”,也是全县推广“兴春和一地生三金模式”“双全特色养殖模式”“唐乡空心村复活模式”等多种产业脱贫致富模式的冰山一角。

  今年以来,滦平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注重坚持全领域、全覆盖规划,将扶贫攻坚与县域规划“五大功能区”建设紧密结合,根据各功能区发展定位以及区域产业特色,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扶贫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现代化、精品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富裕乡村,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最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该县以县城中心区15 个行政村为突破点,通过县城规模扩大和品位提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业,减少农村人口,扩大农民就业;在河北滦平经济开发区的25 个行政村,大力发展冶金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等延伸产业及交通运输等三产服务业,提高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依托园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积极发挥张百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19 个行政村中期产业基地功能,让农民通过就近就业实现稳定脱贫;以生态富民为目标,围绕西部现代循环农业区的93 个行政村大力建设服务首都型现代农业带,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规模化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变农民为拿地租的园区工人…….

  众多脱贫致富路子让滦平县2016 年1.17万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穿起了“致富衣”。在脱贫攻坚的赶考路上,滦平县正澎湃着奋发图强、勇于突破的精神脉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滦平县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有力量。霍腾达徐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