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武强县“四种模式”推进旅游产业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成效显著

2018-07-12 18:15:00 来源:

近年来,武强县发挥比较优势,以“四种模式”推进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带动4.4万人增收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65人稳定脱贫。

一、以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周窝音乐小镇为依托,实施“美丽乡村游+扶贫”。在既有北方民居特色,又有近三十年乐器生产历史的周窝村建设了音乐小镇,吸引了上百万游客参观,更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被评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乡镇。该镇的旅游业态主要有四种:一是乐器制作体验游。在位于该镇的乐器制造龙头企业——金音乐器集团带动下,全县建成乐器生产企业51家、门店16家,通过发展乐器制作流水线体验游、“私人订制”手工乐器体验游等,带动就业1.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1365人,年增收2万元以上。二是乐器演奏体验游。通过举办中国吉他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带动组建西洋乐队16支550多人,其中贫困群众216人。通过在景点表演,年增收5000元以上。三是北方民居体验游。按照星级酒店标准,对小镇81套民居进行音乐主题包装,带动周窝及周边12个村、1180余人通过出租、服务、管理民宿增收致富。四是特色小镇体验游。以周窝音乐小镇为核心,在周边建设了“千年大集”古镇、“豆谷小镇”“创意农庄”等特色小镇,辐射带动周边32个村、1520人通过物业保洁、绿化管护等实现增收,其中贫困群众433人,年增收1.5万元以上。

二、以全国首家音乐教育服务联盟为依托,实施“音乐教育体验游+扶贫”。2016年,全国首家音乐教育服务联盟落户武强(简称教育联盟)。该县抓住这一机遇,将音乐教育与扶贫脱贫结合,整合金音乐器集团、璐德艺术学校等资源,让贫困户融入音乐教育体验全产业链。教育联盟被评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一是把贫困群众培育成乐器工匠。以家庭手工业扶贫为载体,开展乐器维修、配件加工培训,现已培训556人。通过自主创业或安排到乐器企业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二是把贫困群众培育成乐器代理商。引导贫困户开展乐器网上销售,教育联盟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配送,解除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目前,已培训乐器网络经销商145人,户均增收5-6万元。三是把贫困学生培育成音乐人才。以璐德国际艺术学校为依托,大力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目前已累计培养1256人,5人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特别是对18名小学和初中贫困生实行学费、生活费、艺术费全免并持续资助到大学毕业,对21名高中阶段贫困生全额资助,累计资助225万元,帮助他们圆了“音乐梦”。

三、以“武强年画”独特名片为依托,实施“年画文化游+扶贫”。武强年画是首批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该县放大品牌优势,推进年画产业与旅游产业、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目前从业人员1.2万人,其中贫困群众2240人。一是以年画文化传承促增收。以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为平台,引导具有年画产业基础的贫困村恢复年画作坊,引导贫困群众融入年画生产销售全过程。目前,全县年画作坊达到126家,带动1372名贫困群众年增收2万元左右。二是以年画产品创新促增收。与中央美院、天津美院等高校合作,对贫困群众开展专业培训,结业后优先安排到景点从事年画技艺展示、新品研发或自主创业。目前,已推出年画服装、工艺品等100多种旅游商品,从业贫困群众868人,年增收5000元以上。三是以年画产业振兴促增收。以承办衡水市第二届旅发大会为契机,谋划实施了投资5亿元的年文化小镇和民画艺术馆项目,集中展示各地年俗民俗,大力弘扬传统书画艺术。建成后将带动就业1200人,为贫困群众提供300个就业岗位。

四、以蒙牛公司3A级旅游景区为依托,实施“现代农业游+扶贫”。以蒙牛公司落户我县北大洼地区为契机,挖掘农业的生态、休闲和文化价值,将蒙牛加工厂建成3A级景区。在此带动下,北大洼农业园区变成了特色景区,形成了“一片”“一链”格局。“一片”,就是北大洼生态观光片区。受蒙牛公司影响,周边农业企业纷纷发展起特色农业旅游。目前,仅北大洼片区就建成农家乐和生态采摘园23家,全县建成120余家,带动近万人增收致富,其中贫困群众1428人。“一链”,就是蒙牛全循环产业链。为给蒙牛加工厂配套服务,先后建成万亩饲草基地1个、万头奶牛牧场3个、有机肥加工厂2个,形成种、养、加、有机肥生产全产业链条。在进一步丰富农业工业游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增收致富机会。截至目前,蒙牛全产业链共带动土地流转1.22万亩,带动1.3万人就业或参与上下游产业,其中贫困户1682人,年均增收6500多元。(根据武强县扶贫办提供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