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科技扶贫花满太行

2019-03-12 10:01:00 来源:省内要闻

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告诉记者,太行山深山区许多以前的荒山秃岗已披上了绿装,结满了累累硕果。

邢台县前南峪村、内丘县岗底村、临城县绿岭核桃基地,是李保国生前最牵挂的三个地方,也是去过最多的三个地方。李保国生前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如今,前南峪村老百姓既能卖鲜果,也能卖风景。李保国生前研究出一系列治山新法,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90%,邢台县前南峪村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所属的浆水镇从贫穷镇变成了富裕镇。

从“靠山吃山”向“养山富山”转变,内丘县岗底村7800亩荒山如今林果满园。山绿了,村美了,民富了,岗底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

"李保国及团队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富岗苹果、绿岭核桃全国知名品牌,成为山区群众致富的‘聚宝盆’。”郭素萍代表说。

“农村地区脱贫攻坚,要着力补齐技术短板,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新技术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作为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郭素萍代表还有一个身份——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李保国教授去世后,同为农业专家的郭素萍接过了丈夫未竟的事业,继续扎根太行山区,专注于林果种植技术改良。

郭素萍介绍说,两年多来,李保国团队继承发扬“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精神,继续扎根太行山,走出一条具有太行山特色的科技扶贫之路,让老百姓干上生态活、吃上生态饭。

“我和其他团队成员扎根内丘县的岗底村,连续3年试验,去年11月份‘一年栽树、二年开花、三年丰产’的老果园重茬大树苗建园终于成功了,亩产达到5000多斤,保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郭素萍代表详细介绍道,“这比保国当年预测的产量高出近一倍。我省有100万亩老苹果园,如果能采用大树苗重茬建果园,仅此一项就可为果农增收1000多万元。”

李保国事迹在全国宣讲之后,其他省市要求传授果树管理技术的越来越多。团队成员先后赴河南、山西等10个省市、210多个县讲技术、解难题,免费发放果树管理技术资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工序书籍等3900多份。

两年间,河北农业大学老师、李保国教授的学生、农村技术“土专家”纷纷加入李保国团队,成员越来越多。从岗底、前南峪,到富岗、易县,从保定到张家口……团队成员深入到我省31县市,培训果农果树管理技术。去年,郭素萍代表带领团队成员走了全国30多个地方,为各地的果农培训苹果、核桃、红树莓等管理技术。在苹果、核桃、红树莓、樱桃、仁用杏、桃等主要经济树种生长的关键时间,团队成员分别在我省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唐山、承德等地,江苏睢宁、安徽淮北、河南滑县、新疆阿克苏等地以培训班、现场观摩、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100余次,培训农民15500余人次。

“保国走了,我们团队还在!完成保国未竟的事业,是我们团队最应有的担当。”郭素萍代表表示,决不辜负农民对李保国团队的期望,把保国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让保国精神在太行山区生根发芽,让太行山区变得更美更绿更富,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