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河北行唐县创办“双创园” 助推残疾人就业脱贫

2019-04-01 10:25:00 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微信公众号

在行唐县余底村通往残疾人“双创园”的路上,身患小儿麻痹的残疾人董保安骑着电动三轮车,车上还装着几个鼓鼓囊囊的大塑料袋。路上,三里五乡的熟人主动给董保安打招呼,这让他的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究竟是什么,让情绪一度低迷的董保安变得如此阳光?这一切,还要从行唐县创建残疾人“双创园”、搭建农村“扶贫助残巧手坊”等一系列助推残疾人就业脱贫的举措说起。

“双创园”里树自信

出行唐县城,往东不足3公里,有一座红顶的楼房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一座拥有工疗区、就业培训区等九个板块,集就业、培训、创业、康复、托养、励志、工疗、娱疗、农疗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家园。园区负责人叫贾茹,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提名奖、河北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要实现贫困残疾人群体精准脱贫,关键是扶志扶智,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双创园”负责人贾茹说。“残疾人‘双创园’采取‘政府+爱心企业+贫困户+残疾人’运行模式,让贫困残疾人发挥自身优势,精准参与到适销对路的家庭手工业就业项目上来,在家门口为贫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搭建了更大更广阔的就业创业舞台”。

走进工疗区的车间,30余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正在缝纫机前,脸上挂着微笑、手里不停忙碌着。

当听说建档立卡未脱贫的残疾家庭,可以入驻“双创园”,并且能免费吃住和康复治疗,还能干活挣钱,刘利会便带着患有眼部残疾和精神疾病的丈夫住进了园区。“我干一天活儿能挣五六十块钱,孩子他爸还能做些手工活再挣份钱。”刘利会说。

除了工疗区,线上运营区、包装手工区等,还有很多就业岗位,供入驻园区的残疾人选择。年轻的残疾人卢鹏(面部烫伤变形),总觉得生活缺少尊严,多次试图轻生。经过园区的励志教育后,现在已经成为了园区“图文标记”扶贫项目的小组长,每天带领着10多名有文化基础的残疾人,在电脑前从事简单的技术工作。不仅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内心也变得强大了起来。卢鹏说:“我要好好工作,攒钱了,还要娶个媳妇呢”。

“巧手坊”里话脱贫

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2018年该县贫困人口中因残致贫人数为2933人,占比22.2%,是全县第二大贫困群体。

为了破解残疾贫困人口脱贫瓶颈,行唐县委、县政府推动残疾人“双创园”和昊腾服饰等企业联合,以70个村为分中心,设立“扶贫助残巧手坊”,昊腾服饰公司负责提供设备、技术指导和订单分配,帮助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妇女足不出村实现就业。

开头提到的董保安就是其中一个“扶贫助残巧手坊”的负责人。他通过在园区培训,在余底村家中办起扶贫助残联络点,带着20余名残疾人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给“双创园”做手工活儿,摇身一变成了三里五乡的创业名人。“自打成了巧手坊的带头人,每天能挣三四十元钱,不光残疾人,就连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也都纷纷跑过来要活儿,让俺一下子对生活有了信心!”

如今,这种“扶贫助残巧手坊”目前在行唐县遍地开花,累计为2199名贫困人员成功进行了技能培训,其中未脱贫人员1473人,脱贫享受政策人员726人。

创新形式奔富路

思维一转天地宽。为了更好地实施特殊群体就业扶贫,带动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行唐县始终坚持“四手”同向发力(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援助之手、残疾人勤劳之手)、“五力”聚合利用(政府推动力、企业带动力、贫困户内生动力、社会援助力、金融撬动力),逐渐形成了“以残带健、以弱助强、兼顾日间照料”的格局,取得了“四个一批”扶贫助残成效。即:园区就业一批。目前,“双创园”手工包装区安置88人,线上运营区安置18人,缝纫制作区安置49人,后勤保障区安置6人。辐射带动一批。扶贫助残“巧手坊”既可以让残疾朋友通过劳动增加收入,更可以激发出靠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上方乡侯阳关村的残疾人常淑华女士,从自己干到带着左邻右舍一起干,还吸引了周边村近40多名贫困户和30多名留守妇女参与拉花制作。居家安置一批。园区依托“巧手坊”为残疾人设立了“三上门”服务(上门培训、上门送活、上门收货),目前已帮助850名残疾人在家实现就业。解放松绑一批。通过集中安置87名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集中供养,161名家属放心外出务工。目前,全县有600多名残疾人通过就业劳动人均月增收800元以上,850名残疾人家庭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