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蔚县:老"派饭"吃出了新"味道"

2019-10-24 11:24: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在蔚县

10月9日,蔚县南留庄镇孟家堡村的磨坊里人来人往,村民们一边磨米磨面,一边说笑着。70岁的梁德明扛起一袋刚磨好的黄米面,笑得满脸是褶儿,“今年新打的黍子新磨的面,中午就尝尝筋道不。”

让老梁高兴的不光是他的好收成,还有村里已经建好的新磨坊,“以后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到外村去磨面了,这可真得感谢驻村的干部们!”

事情要从去年5月蔚县推行驻村干部到村民家“吃派饭”说起,孟家堡驻村工作队第一顿“派饭”就安排在老梁家。

“干部们要来家里吃饭?”起初,老梁有点儿不信,“该不是走个过场吧!”

当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任燕鹏和两名队员坐到老梁家的土炕上,把仨人共30元钱的饭费塞给他时,老梁心里的疑虑消除了。

“老梁,你说说,大伙儿现在有啥紧着需要解决的困难?”吃着老梁亲手做的黄糕熬菜,任燕鹏起了话头儿。

“要是有个磨坊就好了,现在大伙儿都是到外村去磨面。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多,腿脚不利索,又没啥交通工具,实在是不方便。”老梁寻思了一会儿,说出困扰他们多年的难事儿。

“以前咱村里有磨坊吗?”“有是有,那机器都快20年不用了。”听了老梁的话,任燕鹏若有所思。

在老梁家吃过饭,任燕鹏和队员们在走访村里多家农户后得知,建磨坊确实是全村百姓的共同愿望。于是,驻村干部们把这事儿提上了日程。

今年6月,经过工作队的多方努力,孟家堡村的新磨坊终于建成了。

“饭桌上聊天说的一件事,没想到人家还真给办成了。”老梁既意外又感慨。

“驻村扶贫,就得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些事情。”任燕鹏说,找问题、摸民情,“吃派饭”是个好机会。

“平时跟大家伙儿聊个啥,他们一般都放不开。可是,你到他家炕头坐坐、吃个饭、聊会儿天,他心里想啥就跟你说啥。”

几乎没有过基层工作经历和农村生活经验的任燕鹏,在孟家堡村的老乡家挨门逐户吃了一年的“派饭”,不仅仅“吃”出了和老百姓的真感情,还将全村情况摸了个透,为乡亲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给村里安装了20组户外椅子,还建设了红白理事的专门场所,开办了学生假期辅导班……这些都是根据‘吃派饭’时大伙儿提出来的意见经过调研后办的。”任燕鹏说。

“只有真正走近群众,才能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蔚县县委书记梁昆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县里把“吃派饭”这个革命老传统用到了新时期的扶贫工作中。

“派饭”怎么吃?蔚县有详细的规定。

“我们有‘三定四到五不准’。”蔚县县委组织部部长付中权介绍,“三定”,即定饭费标准、定派饭范围、定付费程序;“四到”,即家庭情况问到、全年收入算到、脱贫措施议到、突出困难找到;“五不准”,即不准指定专户、不准提过分要求、不准他人陪同、不准分桌吃饭、不准弄虚作假。“派饭”吃了多少次,“吃”出了多少问题,又解决了多少问题,组织部门还建有专门台账。

除驻村干部外,蔚县还提倡下乡调研的各级各部门干部到老乡家去吃饭。

“县委书记下乡也经常‘吃派饭’,县人社局局长在老乡家还亲自下厨。”付中权说,“吃派饭”已经成为蔚县各级干部开展基层工作的一个好办法。

孟家堡村曾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但近两年来,驻村干部帮村里建起了民风街、村史馆,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自来水也入了户,还建成一个10兆瓦商业光伏电站和一个300千瓦村级扶贫光伏电站,两项每年为村里增加将近80万元的收入。2018年底孟家堡整村脱了贫摘了帽,今年还获评“张家口市文明村镇”。

去年5月以来,蔚县全县干部累计“吃派饭”约1.8万次,收集各类建议问题1万余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5000多件。

老“派饭”吃出了新“味道”。最初“吃派饭”是村干部领着驻村干部到村民家吃,后来是工作队员自己去吃,现在是老百姓主动招呼:“走,到我家吃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