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国网隆化县供电公司驻西旧屯村工作队——一张“由绿变红”的脱贫图

2020-12-04 16:36:47 来源:河北日报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

通讯员 盖巧琳

秋高气爽,从空中俯瞰隆化县旧屯乡西旧屯村,鳞次栉比的红瓦房与葱郁的青山相映成趣。在国网隆化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驻地,一张满眼红色的脱贫攻坚示意图刚刚贴上墙。“三年前,这张图还是满眼绿色。”驻村第一书记张立新说,图上绿色代表“未脱贫户”、黄色代表“一般户”、红色代表“已脱贫户”,这张“由绿变红”的脱贫图,正是西旧屯村旧貌换新颜的真实写照。

“工作队入驻西旧屯村时,全村540户148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48户、781人,贫困发生率达52.6%,是全乡最大的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关中月说,因村务混乱,西旧屯村一度戴上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成了有名的问题村、落后村。

为了让扶贫更精准,工作队首先按各户情况绘制了一张脱贫攻坚示意图。“图画得再好,也要看实效。”2018年,西旧屯村贫困户王恩东萌生了检测工作组是否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的想法。王恩东早有靠采蘑菇摘“穷帽”的想法。“西旧屯村傍着滦河、依着青山,山上有采不完的蘑菇。”但成堆的蘑菇全靠人工晾晒,加上交通闭塞,每逢阴雨天,蘑菇便腐烂。他想买台烘干机,但囊中羞涩,只得苦守青山端着穷饭碗。

“我除了一把力气,啥都没有。就想买台烘干机,收蘑菇,给自己找条致富路。”王恩东说。

“咱们先上山。”张立新二话没说。

山林间成片的野生蘑菇,让两人当即达成意向。“买一台烘干机太少,既然要干,咱就让满山的蘑菇变成宝。”张立新说。跑办小额信贷30万元、协调场地、布设线路,很快8台电动烘干机安装完毕。

消顾虑,添动力,王恩东撸起袖子加油干。除了收购加工蘑菇,他还盯上了山上的野生中药材。目前,年烘干湿蘑菇2万多公斤,加工各类中药材40余吨,每年为周边百姓增加收入100多万元。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脱贫致富,还帮助近百户贫困户由绿变红,实现脱贫。

听说在外打工的村民赵荣军熟悉箱包制作技术,工作组多次向他介绍家乡发展规划,动员他回乡建厂带领全村致富。没场地,工作组协调废弃粮库。电力不足,立即扩容变压器。工作组的真心打动了他。2018年,赵荣军回乡创办扶贫工厂,专门生产乐器专用箱包,产品供不应求,年销箱包10万余件。如今,他不仅解决了35名留守妇女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还把扶贫工厂开到了贵州省遵义市,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贡献河北力量。

在兴办扶贫产业的同时,工作队不忘志智双扶。

“张大哥,我已经被承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了。”刚得知喜讯,18岁的王东明便把消息告诉了张立新。3年前,性格内向、乖巧懂事的王东明,因不愿为操劳的父母和奶奶增加负担,一度产生辍学念头。在一次入户走访时,张立新得知了他的情况,帮他办理了“三免一助”,指导学习方法,为他重树学习信心。

如今,王东明的母亲当上护林员,奶奶吃上低保,父亲通过技能培训,到北京干起了瓦工,家里有了稳定收入。“我、我的家、我们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来我要成为一名基层医生,扎根乡村去帮助更多人。”

截至今年5月,西旧屯村的脱贫攻坚图上248个绿色,全部变成红色。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组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

“比如,300千瓦村级集体光伏电站,每年25万元的收益如何分配?”张立新说,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按劳所得、二次分配”的原则。“无劳动能力的直接分配,有劳动能力的在完成村里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后,才能获得分配资格。目的就是罚懒奖勤,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提升大家的内生动力,增加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在现有扶贫专岗、护林员等43人扶贫岗位队伍中,按年龄结构老、中、青分类,围绕“熟知户情、熟悉政策、熟悉电脑”,开展3类人员培训,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一张“红”图展开,西旧屯村未来宏图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