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沙河市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一红一绿”奏响乡村振兴曲

2022-12-22 08:45: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沙河红石沟1_副本.jpg

12月15日,沙河市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技术员孙长礼在日光温室大棚查看草莓秧苗长势。河北日报记者邢云摄

【关键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新闻现场】

12月15日,驱车驶入沙河市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一幅静谧的田园冬景便映入眼帘——

连绵起伏的山坡上,一排排苹果、梨、桃、杏、石榴等果树成方连片,伸展着枝桠“享受”暖阳的轻抚。林间,鸟儿低吟浅唱,歌声清脆婉转。塘坝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

“以前的红石沟可不是这样。”沙河市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曾利刚对记者说,“这里遍地红石头,过去地里种啥都不收。”

一路边走边看,曾利刚渐渐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我们以科技为依托、以林果种植为重点、以休闲旅游为方向,治理荒山荒坡25000余亩,整治河卵石滩涂地1500余亩,让红石沟一点点由‘红’变‘绿’。”

原本以为正是冬闲,农场里会稍显冷清。可走进去才发现,这里是农闲人不闲。

苹果园里,工人们正三三两两地拿着刷子给果树“涂白”。“这段时间气温较低,树干容易受冻害,而且病虫菌也会在树干的裂缝中越冬,这时对树干进行‘涂白’处理,不仅能预防低温冻伤,还可以对树干进行灭菌消毒,防治害虫产卵。”曾利刚说。

沿一条绿廊上坡,就到了草莓园。日光温室大棚里,一垄垄秧苗油绿茂盛,一颗颗草莓娇嫩喜人。“这个品种叫‘红颜’,色泽亮、个头匀,甜度适中,元旦前后就能上市。”农场技术员孙长礼说,红石沟种植的草莓有10多个品种,一茬压一茬上市,采摘期能持续小半年。

“除了品种优势,我们还实行无公害、绿色标准化栽培模式,挂粘虫板、装诱虫灯、滴灌水溶肥,种出的草莓品质好、口感佳,特别受欢迎。”孙长礼说。

据了解,目前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共栽植苹果、梨、桃、杏、石榴、葡萄、桑葚、蓝莓等110余万株,生态林木150余万株。曾经是荒山秃岭的红石沟区域,如今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

除了人勤快,农场发展还离不开科技引领。在百亩欧李园前,曾利刚就向记者介绍起了他们的“新成果”。

“欧李俗称高钙果,抗寒、抗旱、耐瘠薄,特别适合山区种植。”曾利刚说,他们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联合开展野生欧李资源收集及开发研究,从几十个品种中筛选培育,在农场的边边角角种植了几十万株野生和实生苗,已培育出更加酸甜适口的新品种,“鲜果主要销往京津等大城市,一斤七八十块钱不愁卖。”

不仅如此,农场还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结为场校合作单位,成立了沙河综合实验站、沙河农业科技推广基地,并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1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除选派人员到合作单位培训深造外,还定期邀请专家教授来农场现场指导。

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攀升,农场附近从事与旅游相关产业的人越来越多,好生态变成了当地百姓的“金饭碗”。

为带动周围农民增收致富,农场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科研”“六位一体”股份合作制经济模式,通过吸纳农户土地流转、到企业打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11个乡镇、1997户参与,提供就业岗位上千个,户均增收7000元,有效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过去,红石沟因满沟铺满含铁的红色卵石闻名。现在,这里满山植绿、四季有果。我们将继续牢牢扭住这‘一红一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首位,把红石沟休闲生态游的名头打响,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曾利刚说。

【记者手记】

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身国家4A级景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红石沟得到了充分印证。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把发展目标锁定在三产融合、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结合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已初步建成集花卉观赏、果菜采摘、乡村美食、科普示范、娱乐健身、农耕文化体验、果品加工于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化园区。

“绿色发展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采访中曾利刚告诉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不仅成了当地百姓的思想共识,更成了广大群众的行动自觉。“山区绿起来、生态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红石沟的明天会更美。”(河北日报记者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