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吉林省吉林市:三线并进 乡村振兴开新局

2023-04-29 17:00:00 来源: 

吉林省吉林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突出“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聚焦产业帮扶主线

增强带农益农能力

制定《吉林市“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保持产业政策总体优化稳定。强化产业项目驱动。2022年全年投入产业衔接资金1.86亿元,新培育产业项目147个,项目库储备项目达到477个,创新谋划了桦甸肉牛、舒兰白鹅、蛟河雷猪等18个整市项目。强化带农机制带动。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具体工作细则》,明确规定凡是使用帮扶资金的项目必须要联农带农,并将衔接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着力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有效带动30083户次脱贫人口增收,推动产业成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动力源”。强化金融帮扶拉动。制定下发《吉林市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贴息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与吉林银行合作,单笔贷款贴息额度上限40万元,扶持帮扶产业项目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提升带农益农能力。创新打造“县级统筹+农户入股+公司托养+信贷保障”小额信贷帮扶模式,各县(市)区确定发展的产业项目类型,联系龙头企业,推进项目实施;脱贫户申请贷款,与企业签订协议,企业提供年度5%以上的分红收益;由贷款户统一购入生猪、蛋鸡等规定的养殖类型,交给企业进行托管养殖;主贷银行严格对贷款资金进行监管,防止出现逾期。以吉林市龙潭区作为试点,引入吉林普康农业有限公司、吉林棋盘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发展生猪养殖项目。强化庭院经济推动。制定下发《吉林市鼓励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实施方案》,大力发展以“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商贸、小加工”五小工程为主的庭院经济,给予适当补贴,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订单养殖、加强技术跟踪、购买产业保险、开展消费帮扶等多种方式,引导脱贫人口发展庭院经济7119户,发放奖补金442.53万元。今年,吉林市又预留835万元衔接补助资金,支持庭院经济发展。

聚焦就业帮扶引线

抓好增量提质工作

围绕吉林省乡村振兴局提出的“一稳、两拓、两创、两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吉林市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就业帮扶政策。通过就地就近稳岗,将光伏收益进一步扩大到“三类人群”,重点开发农村保洁保绿、治安协管、道路维护等非全日制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公益岗位就业9769人,确保“就地有工作、钱家两监管”。通过产业项目拓岗。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创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带动就业1491人,确保“产业项目强、就业稳增收”。通过帮扶载体创岗,创建“1+N”帮扶车间发展模式,累计建设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34个、帮扶车间24个,确保“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通过培训服务提岗,创新打造“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双结合模式,创新构建动态监测、信息发布、交通补助“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就业13970人,确保“务工有温度,保障劲头足”。

聚焦包保帮扶长线

凝聚合力促进增收

强化系统理念,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持续深入推进包保帮扶,同其他帮扶线路做到精准衔接。加大包保帮扶力度。吉林市179个包保部门共新谋划包保帮扶产业项目200个,年收益达到1765.5万元。2023年,已拨付衔接资金368万元,发展包保帮扶项目21个,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78万元。增强消费帮扶精度。第一书记代言帮扶产品达276种,年度收益450万元。持续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探索对帮扶专馆(企业)给予不超过滞销帮扶产品总额10%、最高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提高社会帮扶效度。推进“万企兴万村”活动,完善“携手帮扶”补助政策,对5个经营主体分别给予20万元或30万元一次性补贴。启动“百姓健康乡村行——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以中新食品区岔路河镇头道沟村为试点,为农民群众提供义诊服务,搭建便捷就医渠道,推进构建社会帮扶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