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522号提案的答复

2023-05-08 10:10:00 来源: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姜青辉委员:

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全省乡村振兴工作的热心关注和鼎力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健全防返贫帮扶机制,助力我省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省乡村振兴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上“双线发力”,多措并举固根本、防风险、抓创新、促提升,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推进乡村振兴见实效。

一、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巩固提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推动实施蔬菜、中药材、奶业、精品肉类、中央厨房五大千亿级产业工程,集聚科技、绿色、质量、品牌等要素,集中打造优质肉蛋奶精品蔬菜、道地中药材等15个产业集群。县级围绕产业集群,持续加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培育,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健全乡(镇)域产业聚集机制,打造一批产业强镇。二是积极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积极开展村企对接活动,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主体联结、要素联接、产业链接、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化程度,提升乡村主导产品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型企业帮助“一村一品”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销售型企业帮助“一村一品”扩宽主导展品销路,增强“一村一品”的市场影响力,大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三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围绕农时季节和节假日,以“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为主题,认定30个休闲农业精品园区、71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通过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官微等多家新闻媒体推介发布175条休闲农业线路。

二、不断完善人才长效性机制。一是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计划。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以输出地为主,组织当地农民工和返乡入乡农民工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促进其就近就业创业;以输入地为主,大力开展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注重对准备外出就业青年农民工的职业指导和培训工作,依托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促进其职业技能提升。强化高素质农民先进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推进各类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其它涉农技术培训,提升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能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二是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团机制落实。持续深化科技帮扶,引导创新资源向脱贫县集聚,以“一县一团”方式向我省62个重点帮扶县选派了科技特派团,强化科技支撑。三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每年从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选派9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点对点服务重点帮扶县基层单位;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农业科技园区(57个)、山区“四个一”科技示范基地(37个)等建设,广大科技人员和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企开展帮扶服务,在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养基层技术骨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持续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监管,推进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保持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1%、42%。整县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83%、97%以上,打造了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在全省建设100个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示范面积超过150万亩,辐射带动达2600万亩,核心示范区化学农药减量达30%以上,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二是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推进问题厕所存量清零、动态随清,进一步健全厕所维护、粪污清掏、无害化处理、公厕管护、运行监管“五项机制”,支持推广社会化服务管理运营模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管护水平。三是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省生态环境厅编制印发《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21-2025年)》《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计划》《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系列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保障措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村庄污水治理状况调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择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集中处理设施或分散处理设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厕所改造、尾水资源化利用。制定印发《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对设施运行维护、监管考核、资金保障等内容作了规定,保障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发挥效用。

四、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推进移风易俗。通过推动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民主讨论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共同讨论制定“红白事”待客范围、仪式程序等,做到“我制定、我遵守、我践行”。二是持续推进农耕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及时跟进遗产地社会经济与生态变化情况。组织所在地、拟申报地区的负责同志参加全国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培训班,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工作的最新部署和要求,系统学习保护传承农耕文化、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任务、工作方法以及各地的经验做法,带动我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三是大力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印发《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了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要求和服务要求,建立了工作台账,完善了工作制度。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建成229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51479个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厅牵头组织开展“冀农乐”农民体育健身示范基地评选活动,评选出18家基础设施齐全、特色优势明显、能满足群众文化健身活动和赛事需要的示范基地,其中武安市白沙村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举办“冀农乐”农民广场舞体育指导员提升及“河北乡村美景农民健身活动”摄影征集展播等活动,激励广大农民群众以饱满热情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共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