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坝上金秋收获忙 喜看张北好“丰”景

2023-09-22 21:41: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翁晓静、吴孟忱 记者郭晓通)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又是一年丰收季,又是一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连日来,在位于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张家口市张北县,麦田金黄、谷穗低垂、土豆丰收、瓜果飘香……呈现出一幅喜庆丰收的美好场景。

图为秋收美景。吴孟忱摄

土豆变“金豆” 主导农业喜丰收

土豆被称为坝上“三宝之一”,张北县先后被评为“河北省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原原种之乡”,2023年张北马铃薯被确定为“一县一品”主导产业。

在小二台镇德胜村,90后的刘文博承包了25个微型薯大棚,近日,他和工人们收获正忙,一筐筐马铃薯原种薯摆满棚仓。“微型薯就是土豆的原原种,明年再培育成原种,之后才能种植成我们平时食用的土豆。”刘文博已经承包了五年的微型薯大棚,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这位年轻人对微型薯的种植技术越来越了解。2017年春天,德胜村以村合作社的名义流转了300亩土地,建成了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和加工园区,建设育种大棚280个。这些直径在1—10厘米的微型土豆被当地村民称为“金豆豆”。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介绍,2023年微型薯大棚,棚产量达15万粒,年产能达到4500万粒,预计产值超1000万元。

土豆变“金豆”。马铃薯产业作为张北县的主导农业产业,在全县基本上形成了种薯生产、商品薯种植、仓储、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脱毒种薯除满足全县3万多农户种植外,每年还向全国各地提供优良种薯,仅种薯一项可实现人均增收800-1000元。

图为大型收割机抢收正忙。吴孟忱摄

图为大型收割机抢收正忙。吴孟忱摄

万亩燕麦“有机认证” 田野麦香收成好

走进大河镇北房子村,村民们正忙着收割燕麦,风吹动麦浪,绘出美丽的丰收色彩。“今年一共种植了2000多亩燕麦,每亩产量达150斤,收割后会销往全国各地。”当地农户马旺熟练地操作着收割机在千亩麦田中穿梭。

据大河镇镇长贺君慧介绍,2023年,大河镇共种植燕麦面积5.4万亩,因土壤条件优越,环境无公害、无污染,当地的燕麦籽粒饱满、大小均匀。“我们的燕麦采用传统农耕农艺,人工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已经连续14年获得有机燕麦认证。”贺君慧说道。依托有机燕麦认证,大河镇的燕麦品质更有保证,成为当地居民的日常主食,也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据悉,张北县燕麦种植一直保持在45多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为延长燕麦产业链,全县共有燕麦重点加工企业4家,燕麦加工厂8家,主要生产燕麦米、纯燕麦片、燕麦方便面等20多种产品。曾经坝上人家的传统主食,正逐渐走向全国各地家庭的餐桌。

大型收割机抢收正忙。吴孟忱摄

图为大型收割机抢收正忙。吴孟忱摄

千亩旱作“张杂谷” 绘就丰收新画卷

张北县地处坝上高寒地区,无霜期短。两面井乡选择种植适合坝上的旱作庄稼,近日,当地的千亩“张杂谷”也迎来大丰收,谷穗低垂、谷粒饱满,抢收正忙。

“‘张杂谷’是张家口市农科院从1969年开始选育的品种,根系发达,抗旱性强、同时还抗倒、抗病,更适应坝上的种植条件。”两面井乡副乡长时亚文介绍。黑土湾村从2015开始,以村集体合作社形式流转村民土地1000余亩种植“张杂谷”,2023年,“张杂谷”亩产可达400公斤,预计每亩产值1500元。此外,村合作社还按照出租土地赚租金、日常打工赚薪金的模式,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2023年,全乡以特色谷米、旱作杂粮、中草药、饲草种植作为培养特色产业的突破口。下一步,我们将发挥示范区的领头作用,逐步带动全乡的农业发展。”时亚文说道。

图为”张杂谷“喜获丰收。吴孟忱摄

“特色产业”创品牌 坝上瓜果喜飘香

张北县过去主要靠种植传统旱作农作物为主,丰收季来临,坝上的蔬菜瓜果也正采摘装箱,销往各地。

在公会镇落花营村,当地通过盐碱地治理,从2018年开始种植西瓜、西红柿等特色蔬果。麒麟西瓜、碱地柿子已经成为公会镇的特色品牌。据落花营村村书记梁肖刚介绍,当地的瓜果不仅品质好、产量高,而且销售渠道有保证,是村集体增收的好途径。

坐落在郝家营乡三义美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迎来了大丰收,园区大棚种植的茼蒿、芹菜等新鲜蔬菜瓜果正在采摘收割,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

张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振林表示,张北县蔬菜种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已经实现了多品种、规模化、设施化发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8万亩左右。绿色有机蔬菜认证面积达到4.41万亩。

近日,张北县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乡村振兴,蓝图既绘,美好可期。在这个金秋时节,村民的笑脸、丰收的田野就是张北“喜庆丰收节”最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