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务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平山县“党建+”跑出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加速度”

2023-10-23 10:22:53 来源: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平山县坚持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加大衔接资金投入,并逐年提高产业项目占比,通过具体项目实施,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党建+”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2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68元、增长8.6%,增速全市第一;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489元,增长14.1%,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提高政治站位,完善政策体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统揽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工作,突出严实导向,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平山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同责,高位推动、协同落实”的工作体系;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听取汇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二是明确发展思路。围绕建设“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示范县”,编制了《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山地苹果、设施蔬菜(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现代畜牧、休闲农业五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厘清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三是完善考评体系。把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行季度测评、半年评估、年度考核。定期开展“擂台赛”、观摩拉练等活动,多次深入农业特色产业项目现场,实地调研检查、一线解决问题。制定了《平山县乡村“五大振兴”考核评价办法》,推行“红黄旗”考评机制,通过颁发流动红旗、鞭策黄旗,竖起了“比学赶超”风向标。

二、挖掘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优化衔接资金投入,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2023年,共实施产业类项目115个,总投资16639.5万元,占比57.55%,主要用于支持设施蔬菜种植、食用菌产业、仓储保鲜、畜牧养殖等经营性产业项目。一是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新增了山地苹果1.3万亩、中药材7.5万亩、设施蔬菜(含食用菌)5000亩 ,以及黑猪7200头、太行山羊14461只、蜜蜂7841群、太行鸡5.425万只、冷水鱼养殖6000平方米;培育了家庭农场651家、现代农业园区3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休闲农业园130余家二是聚力打造品牌农业。注重以品牌价值为产品价值赋能,打造了“柏坡山珍”“平山优礼”等区域公用品牌,申报了“平山平菇”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和“元坊苹果”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了元坊苹果、一坡苹果、南策城寿桃等农产品品牌26个。通过持续放大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足做活平山“土特产”文章。三是持续深化农旅融合。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优势,不断培育观光农业、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建成了268个省级美丽乡村,提升了50余个旅游专业村,打造了4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农村变景点、民居变客栈、产品变商品,我县先后获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荣誉称号。

三、完善利益联结,促进群众增收。经营性项目所有权归村集体,保证村集体收益不低于6%,最大限度发挥农业产业的带富作用。一是“村党支部领办”带共富。坚持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重点,引进市场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完善利益联结,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目前,全县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合作社达254家,实施的产业项目300余项,“10万元以下收入村清零、20万元以上收入村过半”任务进展顺利。二是“行业协会牵头”稳供求。成立了山地苹果、中药材、食用菌、畜禽养殖等10余家农产品行业协会,积极协调协会组织会员与销售企业订立购销合同。目前,我县“订单式生产”农产品产量达1.6万吨,销售额收入达1.24亿元。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促发展。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由龙头企业出资搭建生产物资、技术培训、品牌培育、加工销售等平台,村民小单元竞争承包,与企业签署回收销售合同,既保证了农产品品质质量,又调动了农户生产积极性。平山县食用菌制菌中心示范项目,创新了“六位一体、六统一分”经营模式(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农户+基地形成一个产业整体,由企业统建棚室、统引品种、统制菌棒、技术指导、品牌培育、加工营销,农户分户栽培管理,企业负责回收销售),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四是健全长效机制。明确要求使用相关帮扶资金的经营性项目,要通过方案、协议、合同等形式,明确带动生产、就业务工、资产收益、土地流转等利益联结机制内容,避免简单一分了之,并向监测对象倾斜。没有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的,不纳入项目库;对不履行联农带农责任或带动效果差的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改到位,通过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吸纳就业、共享资产收益等方式,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